喝茶的位置距离一碗餐厅比较远,祝一宛坐地铁过去也花了接近一个小时,也好在她是坐地铁,不然是打车的话,估计在路上都要堵上这么久。
舒宁是早早地预定好了喝茶的位置,但也没有就在喝茶那里等着了,而是几乎和祝一宛同一个时间出发,不过她是从自己家的别墅的位置出发的,所以没有从杏花巷出发的祝一宛花费的时间这么多,更早一步到了喝茶,先到了包厢等着了。
好在都是同一时间出发的,所以她没有等很久,就跟祝一宛碰头了。
喝茶的环境跟玉山居有异曲同工之妙,总而言之也都是很静谧优雅的环境,祝一宛大概也能够想明白为什么舒宁会选择这家店了。
“一宛姐,你喝红茶还是绿茶?”她拿着喝茶的菜单——很有趣味的菜单,是一个签筒,里面有不少竹签,应该是在竹签上写好了茶水的名字。
既然都已经有这么精妙的设计了,祝一宛也想要给这个设计一点面子,就说,“我都喝,要不然就直接摇两下,看掉出来是什么吧。”
舒宁也不在意这种细节,祝一宛说了,她就照做,随手摇了两下签筒,然后捡起来掉在了桌子上的竹签,看了一眼,“碧螺春。”
把签子给了服务人员,舒宁就开始跟祝一宛进入正题了。
“我到现在才明白,背靠家族要受到的制衡比我想的还要更多一点。”叹了一口气,舒宁也很为难,但是家里甚至是公司那边的董事吩咐下来的事情,她也没有办法不去执行,“我想知道,李大厨跟一碗餐厅的关系。”
其实让舒宁跟祝一宛说实话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她看祝一宛还在沉默,就开始解释了,“李大厨的知名度很高,美食行业内对他的认可度也很高,尝味的意思是,如果有李大厨参与进咱们的合作当中,肯定是双赢的结果。”
双赢的结果祝一宛会不知道吗?
她当然也是知道的。
可是一碗餐厅和尝味之间的事情,她并不想要多出一个第三者来,这样无论是利益的分配还是合作的形式,都会变得更加复杂——这绝对不是祝一宛想要的结果。
更何况,李大勺现在的确是住在一碗餐厅,但是他跟一碗餐厅屁点关系都没有,祝一宛也不想要和他有多深刻的联系,毕竟带了外挂的人对着有真本事的人,自信的时候也会在底气上逃避不了心虚,祝一宛肯定是心虚的。
所以干嘛要和人家有太多的联系?是怕自己露馅得太迟吗?
“我相信他肯定是有比较高的知名度的,但是,我也只能实话跟你说,李老先生和一碗餐厅没有什么关系,他现在只是暂时住在我们一碗餐厅。”祝一宛把自己的考虑给隐瞒下来,但也把实话告诉了舒宁,“我和李老先生的朋友比较熟悉,是他的朋友把老先生托付到我们店里住的。”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想要和李大厨合作的话,那一碗餐厅爱莫能助。
舒宁没有想到在这第一关就遇到了阻碍——她以为以祝一宛的心性,肯定是会愿意促成这样的合作的。创业初期的人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影响力能扩大吗?有李大厨的背书,一碗餐厅还担心什么?
“我个人的话没有说一定要李大厨加入我们的合作,只是尝味董事那边有这个想法。”舒宁已经察觉到了祝一宛的而态度,就没有再纠结着这件事不放了,反而是说起了两方合作的方案,“如果李大厨加入的话,肯定方案可以有更改的,但是如果李大厨不加入,尝味方面还是坚持之前的合作方案。”
祝一宛没有说话,因为喝茶的服务员上来了,给她们提了一壶茶。
他们家的碧螺春用的是上好的,这一壶茶提到了这个小茶室当中,香味都几乎要充满这个小房间了。很清新的绿茶香味,当然还有一分浓醇的茶香。
祝一宛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也给舒宁倒了一杯茶,直接就把谈判的主动权拿到了自己的手上,说,“其实现在谈和上次谈的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想你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吧。”
如果仅仅是李大勺到一碗餐厅吃饭,那情况还是一碗餐厅处于劣势,还有一大堆谣言和污蔑需要澄清和减轻负面影响,但是李大勺不仅在一碗餐厅吃饭了,他还开了直播,在直播里还大夸特夸了一碗餐厅。
还真的不能小看李大勺的影响力。
所以两个人都心知肚明,一碗餐厅现在已经有李大勺的背书了,就算是不需要李大勺参与餐厅和尝味的合作项目,但是他的影响力也一定能参与进来。
这份影响力就是另外的价格了。
“我上次说,咱们都是生意谈判的新手,但是咱们都不是那种贪婪的人,所以折中选取双方的底线就好了。”祝一宛说起了上次的情况,然后再把话题带回到现在的情况当中,说,“上次的合作状态其实很好,那我也不想要说现在我就直接翻脸,我也直接把我想要说的说了,不搞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
“一碗餐厅的确是被污蔑的,现在舆论风向已经完全改变了,下一步我们的动作就是讲造谣者告上法庭,相信等到法律审判的结果出来之后,风向会进一步改变的,而这次影响力范围比较广泛的舆论危机,也会转化成为一碗餐厅的机遇,借这次的东风,一碗餐厅的知名度会进一步提高。”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最惊喜就是李老先生为一碗餐厅说话,这直接让餐厅站住了跟脚,也将负面的影响转化成为了正面的影响。”
“不说别的虚的,至少现在的一碗餐厅知名度是比之前的一碗餐厅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广泛,受信任度也会更高。”
“所以我和你谈判的资本也有改变。”
祝一宛喝了一口茶,也不再和舒宁绕弯子了,“合作可以,利益分配我这边要求增加百分之二,也就是按照你们当初的底线百分之十份额给我。”
这并不过分,因为祝一宛还是考虑了他们的底线。
不过这也不公平,之前说互相报底线是为了快速解决一应事宜,好推进合作,但是上次的底线信息已经被祝一宛掌控了,所以她能够掌握对方的心里防线,很容易地提出来对方接受起来根本无困难的条件。
就跟祝一宛预料的一样,舒宁早就已经做好了祝一宛会坐地起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