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整个村子,大多都是郑姓,又名郑家村。
村中只有三家别姓的,南村有两家姓杨的,是亲兄弟。
祖祖辈辈在这地儿,但是前朝大饥荒时,村里人死的差不多了。
被逃难来这的郑姓祖先落户生根,传到现在就成了郑家村。
北头有一方姓人家,也是外地迁移过来的,在村里为人和善,这才站稳脚跟。
上湾那户,是隔壁张家村搬来没多久的,据说跟亲兄弟闹了矛盾,差点搞出人命来。
不得不搬出来,这才来到郑家村。
古时候,讲究氏族,讲究人口。
一般有事村里就解决了,不出人命不会闹到官府。
所以讲究个人缘,讲究个辈分,也讲究个力量。
教育普及少,很多时候,解决问题那都是武力解决。
这张家来到郑家村,自然不是那么好过的。
头年很是吃了不少苦头,渐渐的,他媳妇就对丈夫张莽生出不满来。
张莽性子温吞,也管不住媳妇。
这张家媳妇渐渐就做起那当子娼妇行当来,因而,那上湾的男人,连光棍都不放过。
十有八九都与这张氏有染,田里的活儿有人帮忙,时不时还有人送些布匹钗花儿。
张家的日子这就滋润起来,张莽得了实惠,因为已有两个亲生儿子和两个姑娘。
也就不介意这事了,时常装聋作哑,与媳妇分房而睡。
哪怕大早上,见媳妇与村里光棍躺在一处,也不理会。
却说最近,这张氏心里不得劲。
最近村里男人很少来找她,即便来了,也是直奔主题,不若平时对她耐心哄骗。
布匹钗花那更是没有,后来,她打听了下,这才知道南头来了个天仙一样的大家小姐。
村里的男人不管老少,那都是眼巴巴的去巴结。
那收留小姐的郑昌家,每天光收柴禾野兔,都够吃几月的。
这小姐什么都不干,就每天在村里四处转转就得了这些实惠。
想想自己忍着那些老男人,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这女人的嫉妒心自然就像炸米泡,饱胀起来。
听说这小姐不仅带了个野男人(白无衣)回来,到现在家里还没人找过来。
她不由恶毒的揣测,这两人怕是瞒着家里私奔来的吧。
在这个讲究古板的时代,奔者为妾。若是这小姐已经嫁为人妇,再与外男私奔。
逮住了是要浸猪笼的,张氏这么一想,越想越觉得自己推理出真相了。
这下子,心里特别舒畅。
特意找了村里几个混不吝的将自己的揣测添油加醋的说出来。
有鼻子有眼的,就跟她亲眼见了一样。
还偷偷给这几个无赖支招,让他们用这个要挟苗笙。
张氏自认对男人了解透彻,微微一笑,把衣服收拢好,回到家等消息了。
却说苗笙这头,也在为“家仆”这事烦恼。
当时自己的穿着一看就是非富即贵的,若不这么说,也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