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香坊的生意一直很好,客流之盛,风味之美,慢慢扭转了大众对下货难登大雅之堂的看法。
尤其酱汁肘子、怪味鸡丝、五香鹅肠这些,不但登得起大雅之堂,还很受贵客们的欢迎。
于是继洪福饭馆之后,陆续又有多家酒楼饭馆从季氏味业订购了卤味拼盘,单订某几类的也有。
所以卤香坊如今生产的东西,不仅要供店里散卖,还要对外供货,工作量翻了好几番。
近来季妧又开通了对外批发的业务——就是允许那些小摊贩们从季氏味业进货,继而转卖到各个乡镇。
再加上进入夏季,卤味凉菜类备受青睐,整个卤香坊就更是忙的停不下来。
不仅忙,还急。
主要卤味这东西它不禁放。冬天还好,进了夏日,多搁半天都变味。
古人消暑、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法子也不是没有,那就是藏冰。
每年大寒季节,凿冻河之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为坚硬,不易融化。
但光有冰块,没有一个常年维持零度以下的空间也是不行的,于是就有了藏冰神器——冰井和冰窖。
冰窖多建在彻底杜绝阳光的阴凉之地,深入地底,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以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覆盖,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这样的储存方式,到了来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融化,只需在头年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冰量的三倍即可。
冬天那会儿季妧就让人建了好几处冰窖,冰窖里也存了冰。
但这个终究是笨法子,贮冰量有限,用于寻常人家消暑还可,用于日日都要出货且要运送到各处的卤香坊,根本杯水车薪。
除非能自己制冰……
季妧回想了一下,她所在的那个时空,唐朝末期好像就有了制冰之术。
据说是生产火药的工匠们偶然间发现他们开采的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继而使周围温度降低以致结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
季妧找人打听了一下,才知大周也有。
不过只有京中那些皇亲贵胄、勋贵之家才懂,外人是窥不了门径的。一般的官宦富贵人家,用的也是藏冰的老法子。
季妧找老道士弄来硝石,两人联手捣鼓了几回,还真给弄出来了。
方法很简单,就是将一个装满水的器皿,放入更大的容器,然后在容器内放水,并不断加入硝石,直至中间器皿内的水结成冰。
虽然硝石不易得,但溶于水后,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或蒸发结晶法将硝石提出来重复使用。
有了这种技术,再不用从入冬就开始藏冰,随用随制,自家的生意少了后顾之忧,也再不用受季节所限。
为此季妧专门定制了特大号的容器,还特意选了一批人出来负责制冰,虽然又是笔不小的投入,但物有所值。
毕竟卤味坊现如今生产的可不单单只是卤味了。
三月份的时候又加了腌酱菜的生产线,到了六月初直接扩建成了酱菜园。不过暂时还是和卤香坊并在一起,由谢寡妇先管着。
季妧从卤屋出来,直接去了酱菜园。
但见满院大小划一的陶瓮,因对日照条件的需求不同,有的曝晒在阳光下,有的置于阴凉的厢房中。
瓮里分别有酱瓜、酱蒜、酱萝卜、酱生姜、酱辣椒、酱什锦菜、八宝酱菜,此外还有酱黄豆、酱豆腐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