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听了喜出望外。在十一娘这里略坐了一会,就起身去了五夫人那里。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罗四奶奶来了!”
秋雨打帘迎了进来。
“还好请了十一姑奶奶出面。”她进门就笑道:“姨娘昨天回去就主动来找我。说什么她没有读过书,不明事理。从前的事都是她的错。让我大人不计小人过,别和她一般见识。”
十一娘笑着让小丫鬟端了锦杌请罗四奶奶坐:“姨娘也是为了十二妹,四嫂也是为了十二妹,如今话说开了,不就全好了!”
罗四奶奶坐下,小丫鬟上了茶点。
十一娘把她给朱安平、四娘写信的事,徐令宜愿意帮忙的事都一一跟她说了:“……最终还是要四嫂和四哥帮着拿主意。”
这样一来,解决了大问题。
罗四奶奶叹道:“十一姑奶奶可帮了大忙。我明天就让你四哥来见侯爷!”又歉意地道,“我也是实在没主意了。这才厚着脸皮来求的。”
“自家人,嫂嫂这样说就见外了。”
两人说着话,谨哥儿醒了。
十一娘忙喊了顾氏帮着端尿。
罗四奶奶看着就说起五娘的儿子鑫哥来:“……可顽皮了。两个婆子都看不住。还好有灼桃。要不然,还真没有人哄得住。”
“灼桃!”十一娘笑着,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穿着淡绿色棉纱小袄的小姑娘,“今年也有十二、三岁了吧?”
“十二岁。”罗四奶奶笑着点头,“长得可水灵了。”
“她从小就长得漂亮。”十一娘笑道,“去年穗儿也嫁了出去。跟着五姐从余杭过来的,也只有灼桃一个了!”
“我就说,这丫头做起事来怎么就那么的伶俐。”罗四奶奶笑道,“鑫哥吵着要吃面条,她怕烫着鑫哥,拿了扇子在一旁扇凉了再喂。”说着,又道,“鑫哥倒不像五姑爷,像庥哥儿,一个模子里印出来似的。”
“姑舅老表骨肉亲,怎么不像。”十一娘笑着,问起钱明来,“五姐夫可在家?”
“不在家!”罗四奶奶笑道,“说到城外一个叫什么铁山寺的禅院去读书了——五姑爷在家,人来人往的,又都是些好友,不见谁都不好,见了面少不得要吃吃喝喝的,耽搁了举业,只好避居禅院,专心读书。”
但愿他真能专心读书。
十一娘微微翕首。
罗四奶奶却笑容微敛:“我也去见了十姑奶奶。”说着,眼角有泪光闪烁,“人瘦得只剩副架子了,好在精神还不错。有银瓶和金莲两个能干的帮着她,家里的事也算是有条不紊的。比当初王太夫人主持中馈的时候还要强一些。”
徐家有粗使的婆子和王家的妇仆常来常往,有些事,也传到十一娘耳朵里。自王承祖过继到十娘名下后,姜夫人王琳回娘家也只有看望母亲、祭拜父亲,再也不理娘家的琐事。十娘以茂国公嫡母的身份主持王府的中馈。她虽然不懂庶务,却知道节流。把茂国公府在燕京的几处空着的房产都卖了,撵了一批仆妇,家里过得很简朴,却也不像从前拆了东墙补西墙,日子反而过得踏实起来。
“说起来,你们姊妹都挺能干的。”罗四奶奶笑道,“希望我们英娘长大以后也能像姑姑似的就好。”
说起英娘,十一娘笑起来:“哪天闲下来,就带她来玩。”
“既然来了燕京,少不得要吵你们的。”罗四奶奶笑着,和十一娘说了会孩子,起身告辞,“哪天把事情定下来了,再来回姑奶奶的信。”
十一娘有些疲惫,也没有多留,让秋雨送了罗四奶奶出门。
刘医正来了。
没有徐令宜在场,就算是她愿意接受刘医正给她施针,只怕刘医正也不敢给她施针。
她吩咐秋雨请徐令宜。
徐令宜在外院,拿着大红洒金柬走了进来。
“今年是什么年?”他笑道,“昨天李总兵家娶媳妇,今天忠勤伯家嫁女儿。”
“娴姐儿吗?”为了她的婚事,忠勤伯才急急地把曹娥嫁出去。
徐令宜不知道忠勤伯的女儿叫什么,道:“可能是吧!说是长女。”然后坐在床边,轻声地问她:“你想不想去——日子定在了十二月四日。”
十一娘脱了小袄:“我这样子,能走哪里?”
徐令宜眼睛微暗,吩咐琥珀端个火盆进来:“等会小心着了凉。”
“还是别点火盆了。”十一娘轻声道,“谨哥儿还小,屋里烧了地龙又点火盆,小心孩子上火。”
“要不,让乳娘带着谨哥儿到正屋暖阁去歇去。”徐令宜帮十一娘脱了中衣,“你也不用顾忌这,顾忌那的。”
十一娘伏在了床上,“我坐月子也不好玩。他陪陪我,我也免得那么无聊。”
徐令宜让琥珀去传了刘医正进来,笑道:“他除了睡就会哭,能陪你个什么?”
正说着,有靴子磨擦地面的声音。
十一娘知道是刘医正进来了,不再说话。
施完针,徐令宜送了刘医正出去,琥珀见十一娘睡着了,蹑手蹑脚地帮她盖了被子。
晚上徐令宜依旧歇在十一娘屋里,谨哥儿睡在父亲的枕边。
“你说,他这样捆着,会不会很难受?”徐令宜倚在床头的迎枕上和十一娘说话。
十一娘也觉得谨哥儿会不舒服。但田妈妈和万妈妈都是有经验的,说徐令宽就是这么捆着长大的……看着徐令宽高高大大的样子,她还真没有反对的立场。
“田妈妈说,满月就可以了。”她道,“是为了避免孩子成了盘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