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嬷嬷见姜玫惊讶的模样,便猜到缘故了,解释道:“既是犯官家眷,自然不能随便放出去,总有沾亲带故的,若让她熟人买了去,别说受苦受累,说不定还能过原先大小姐的日子,何谈惩罚?所以,犯官家眷多半都是到了地方官府邸上做事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警醒。”
是啊,原本也是官家太太、千金,转眼就会沦为奴婢,那现在做官的,可不得留心些做事?只是,姜玫回想了下刚才那几人,微微皱眉,道:“我瞧着,那小丫鬟不太像沦为奴婢的官小姐,反倒穿粉色衣裳的那个,姿态不凡,眼中隐有怨恨,说是落难的官小姐更可信些。”
李嬷嬷是宫里出来的,眼睛比姜玫毒,姜玫看出来的问题,李嬷嬷不会看不到。至于这事有几分真,李嬷嬷估摸着至少有五六分,理由也很简单,寻常没入官中的奴婢,虽然是奴籍,若是凑够了赎身钱,主子也同意放人,是可以拿回卖身契的,但犯官家眷不同,除非遇到大赦,否则这辈子都不可能脱掉奴籍。
“三奶奶放心,我会留心着。”李嬷嬷不急着决断,但人得仔细盯着,若单单想着日后脱了奴籍放出去倒也罢了,就怕存了其他的坏心。
姜玫点点头,道:“李嬷嬷办事,我自然是放心的。对了,还有一件事,如今夫君在这里做官,我们也得入乡随俗,日后称呼也改改吧。”
李嬷嬷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连忙应了下来,道:“是,三……哦不,夫人,我这就跟叶管家说去。”
忙碌了一整日,下午时,终于基本安顿妥当,厨房也开火做了第一顿饭,踩着饭点送来。厨子是京城更来的,叶老夫人的意思,孙子在外做官不易,若是连口饭都吃不到合心意的,日子就更难了。恰好那孙厨子老家就在浔阳县隔壁的罗江县,叶家许了孙厨子,等叶洵任满离开,就送孙厨子回乡养老,孙厨子自然高高兴兴的答应了。
叶洵去县衙交接,忙碌了一整天,回府吃到国公府常吃的滋味,果然开怀了些,一面吃饭,一面跟姜玫抱怨,说上一任县令、县丞将县衙的文书弄得一团糟,好在县丞前几日已经到了,否则还不知要忙碌多久。
姜玫给叶洵盛了一碗汤,没多问官场上的事,只将府上的事大致提了提,道:“你是县令,如今县上最高的官,按理来说,咱们该先宴请他们才是。咱们才刚到,这事一时也忙不过来,不过也得开始准备了,夫君这几日便先看着,将宴请的宾客定下来。”
今日他们才搬进来,不过,这是县令的府邸,今日他们一动,便已经有人递了帖子上门拜访,姜玫以旅途劳累为由,都先给推了。但是,作为新上任的官员,叶洵日后得跟这些人打交道,宴请一番拉近关系是有必要的。
这是必须得办的事,叶洵也没嫌麻烦,答应了下来,至于宴请的事,叶洵的意思从县里酒楼定了席面来。他们从京城来,就带了一个厨子,加上厨房里帮厨的丫鬟仆妇,平常吃食是够了,但宴请宾客肯定忙不过来,姜玫听叶洵这么说也就答应下来,到时孙厨子只需做一两个北地风味的菜肴添添彩,也就够了。
商定了这件事,这一整天两人都累了,用了晚膳在院子里走了走,便早早歇下。
定下宴请宾客的名单,又定了日子,姜玫写了帖子,让人一一送去,剩下的事倒也好办。只是他们带来的下人不多,这回宴客宾客虽不算多,但也实在不少,只得将宅子里原本的下人都用了起来。只姜玫也留了心眼,只安排了安放桌椅、打扫之类的活计,其他的并不要他们去做。
正式宴客的日子定在十月初,便是江南也已经进了冬天,好在远不像京城一样冷。宅子不大,姜玫也没请戏班子,好在叶洵和她也好,其他宾客也好,都是抱着互相结交的心思来的,没有戏班子或歌舞,也十分热闹。
叶洵的身份,虽没有往外宣扬,但有门路的,多少能打听一些,虽不知叶家到底是怎样的人家,但都知道是京城来的富贵人家。因此,且不说叶洵如今是县令,便是冲着这一层身份,旁人也都是巴结着的,连姜玫这边,也没人敢怠慢。
作为主人家,姜玫一面招呼宾客自便,一面也记着眼前的面孔,刚安顿县丞夫人杭氏和她女儿坐下,一名十七八岁模样的少妇领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过来。姜玫没见过这两人,对方却十分体贴道:“妾身薛氏,是主簿付金言的妻子,这是小女依兰。”
姜玫见到薛氏和付依兰时,还当是嫂嫂带着小姑子出门,谁料竟是付主簿新娶的妻子和前任妻子留下的女儿。姜玫想想,先前似乎听说,付主簿休妻之后,娶了县上大户薛家的长女。
姜玫对付主簿的人品没什么期待,但人家你情我愿的事,她也不会跳出来说人家不相配,只留心看了眼。薛氏不算美人,听说是早前定下的未婚夫病重才解除了婚约,只是因此影响了名声,就一直没能定下亲事,直到付主簿休了妻上门提亲,已经十八的薛氏没有拒绝的权力,很快就完婚嫁到了付家。
姜玫留心看了一眼,薛氏倒是一派平和的姿态,只是那付家姑娘,目光落在薛氏身上,满满都是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