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玫把孩子喂饱了,哄睡了,也差不多是午膳的时候了。林江和上官谨没有回来,就姜玫和贺思妍带着福哥儿和明哥儿用膳。两个孩子已经快周岁了,虽然还在吃奶,但也能吃些其他的东西,尤其小哥俩一向对别的吃食更感兴趣些,抱着煮好的青菜都能啃上好一会儿。
贺思妍并不觉得孩子抱着蔬菜自己吃有什么不好,孩子既然要长大起来,大人吃的东西,他们当然也要学着吃,只是孩子脾胃弱,大人吃的有些东西不能给他们吃。贺思妍给福哥儿手里塞了一块煮好的胡萝卜,向姜玫道:“我记得,这胡萝卜,还是妹夫首先在京城种的,头一回吃的时候,觉得味道怪怪的,但福哥儿还挺喜欢的。”
姜玫自己吃过胡萝卜,也听叶洵说过,那胡萝卜在海外也是寻常的蔬菜,许多人都会吃,但也没想到,贺思妍这么放心就给孩子吃。听姜玫这么说,贺思妍倒是笑了,道:“哪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们到庄上去,许多小孩子从田里拔了,细细就吃,人家大人说,没什么不好,小孩子吃了还长得更好,后头有大夫也这么说,京城里也有不少人家弄了给孩子吃呢!”
姜玫离开京城时还没有孩子,当然也没留心过这些,去了浔阳,也没心思弄这些,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些。想起当初叶洵的话,不由道:“那玉米呢?如今种玉米的人可是更多了?”
“可不是嘛!”贺思妍连连点头,“最开始时,是有灾民记得玉米顶饱,去讨了来种,后来又有官府推广,一两年里,种玉米的人就多了起来。听说玉米种起来不挑田地,不像麦子得用上好的水田去种,在山地上就能种植,许多人都是良田里种麦子,山坡地上就种玉米,多收了粮食,勤劳些的人家,都不会挨饿了。”
回想起来,当初姜玫虽没有嘲笑辛苦种地的叶洵,还给他出过主意,但其实是不太相信他能将这些海外来的蔬果种成功的。毕竟这千百年来,中原没有这些,也养活了那么多人,可见这些并不是必须的,却不曾想,千百年来的土地养活了那么多人,可也有那么多人只是勉强活下来,而有了这些,他们就能过的好些,不会再挨饿。
姜玫想起当时叶洵说的话,叶三叔提起的,祖先们的眼界,尚且一代比一代要远,到了他们反倒将目光停留在这方寸之间,实在惭愧不已。
“不单单是玉米和胡萝卜,还有洋柿子、洋辣子这些,种的人也有不少,先前杏花楼不是换了主子吗?新的掌柜不知从何处得了方子,做了好些用洋辣子做的菜。头一回吃只觉得嘴里扎的难受,可过了吧,还想去吃,如今杏花楼的名气可是更大了!”贺思妍看两个孩子自己吃东西,便接着同姜玫说话,“对了,先前父亲提起,这两年种玉米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往海外讨生活的更是赚了不少银子,已经驳回了禁海的折子。”
海禁的话,近百年来都有人在提,往海上做生意能赚钱,但风险也大,海上的风浪是其一,另一方面,许多人在海上赚了钱,便有了专门抢劫为生的海寇,他们不单单抢劫还上的上传,更会劫掠沿海的百姓。那些海寇常年在海上漂,熟知海上的地形风浪,朝廷虽屡屡派兵剿灭,但劳民伤财且收获不大,因此,便有人提出了海禁的策略,认为只要封禁了海港,不许入海,靠着劫掠海上船只的海寇便会销声匿迹。
姜玫从前只听叶洵提起过,说叶家是反对海禁的,就算叶家一向是反对叶三叔做海上生意的,但他们也同意一点,若实施了海禁,那么大锦的势力、大锦的眼光将局限在中原,长久的看,绝不是什么好事。听贺思妍这么说,姜玫也跟着点头,道:“这是好事啊!”
姑嫂两个用膳,也不讲究食不言的规矩,一面闲聊一面用膳,两人吃好了,福哥儿和明哥儿两个也吃了不少东西,还弄了一身的汁水。贺思妍也不生气,让人将两个孩子弄脏了的衣裳换了,带着两个孩子玩了一会儿,小兄弟俩便揉着眼睛睡着了。
三个小的都睡了,贺思妍还要去忙其他的事,姜玫陪着孩子睡了一会儿,才起来,便听人来报,说淳乐公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