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啊,俯卧撑啊,这些基本都加进去了,并且主要用于惩罚。将动不动就打板子,改成罚练俯卧撑、跑步之类。
“总镇!”
李正带着军官前来拜见。
这个冬天,赵瀚再度扩军。
增设西院军5000人,由李正来统领。
增设骑兵2000人,由胡定贵进行训练,卢象观和陈坦公也会被扔去济州岛。
济州岛的战马实在太过垃圾,平均不到1米22的肩高,暂时只能编练骑马火铳兵。
增设上海水师,从郑芝龙那里,低价买了六艘战舰。郑芝龙的部将洪旭,带着少量水手投靠过来,负责统兵并训练海军。给他配些宣教官,士卒也是上海本地渔民,不怕上海水师变成洪旭的私人武装。
如此,赵瀚麾下的正规军,兵额总数达到三万五千多人,其中陆军人数为二万九千人。
茅元仪上前拱手:“拜见总镇。”
赵瀚还礼道:“可还住得惯?”
“一切顺心。”茅元仪笑道。
茅元仪终归还是降了,估计不会再酗酒早死。
军事研究员而已,连军事理论家都谈不上。不可能让他过来统兵的,而是任职于军务司,负责总结改良大同军的各种军事制度。
同时根据大同士卒的训练、阵战之法,结合各部军官的心得,正在编撰最新版的《步军操典》。
之前也有《步军操典》,而且是赵瀚亲自编的。有些内容很先进,有些内容不切实际,每年都会酌情进行删改。
一炷香功夫过去,几千新编的正规军,还在那里站军姿。
赵瀚问打算从军的卢象观:“我之士卒如何?”
“不动如山,真强军也!”卢象观为之感叹。
前几天下过大雪,校场边还有积雪未化,随意站着都觉得双脚发僵,更别提昂首挺胸列阵站立。
赵瀚对士子们说:“这些都是新兵,上个月才编练集训。”
新兵个鬼,全是操练三年以上的农兵,只不过刚转职为正规军而已!
今年还裁撤了一批正规军,年龄超过35岁,职务却在什长以下(包括什长),全部退休回家正常工作。发给他们一些退伍费,各城市的***优先聘用,也就是很容易应聘当警察。
不说别的,只论年龄,35岁以上的兵都不要,这兵员质量足以傲视全球。
这么说吧,哪天要是跟满清打起来,某座城池被鞑子军队偷袭,全城的警察就能组织百姓防守。
军姿训练结束,又走了一阵队列,这些士卒开始走动休息。
活动身体之后,绑着沙袋小跑热身,接着又是器械训练,火铳兵则在练习射击。
这些来参观的士子,虽然基本属于门外汉,但精气神他们却能辨别。仅那操练时的吼叫士气,就能碾压大明官兵,难怪赵天王一直打胜仗。
赵瀚手下的那些大将,黄幺、李正、江大山、江良、刘柱和黄顺,全都来自同一个小镇(及隔壁村)。
一个普通小镇,真能出那么多将才?
靠着士兵,一直打胜仗而已。胜仗打得多了,经验就变得丰富,统兵能力也练出来。
历代开国君主,似乎家乡都是一堆牛人,其实也是这么来的。武将如此,文臣同样如此,他们可以不断成长进化。
看看新中国的那些将军县吧,排名前五的县,只算开国之初,总共出了272个将军。
张岱悄悄对同乡说:“莫要想着自家田产了,就这样的士卒,天下谁人能敌?便是遇到关外鞑奴,怕也能战而胜之,十年之内必将夺回辽东!”
赵瀚把这些士子带来,就是要让他们看看军威,免得某些人心存不必要的幻想。
“唉!”
陈子龙暗自叹息,这些强悍士卒,若能为大明所用该多好,哪有这些年的丢城失地?
可转念一想,白杆兵、戚家军,也不可谓不强,还不是被文官武将给坑死了。这些强兵如果送给大明,估计一年时间就得废掉,因为肯定被克扣军饷,而强军又都是用银子喂出来的。
陈子龙问赵瀚:“总镇,如此强兵,军费几何?”
赵瀚笑道:“每个士卒的军饷,仅是关宁军的七成。不过全部发放实饷,且每日伙食更优,正兵每天必见荤腥,这也是一大笔开支。”
“每天必见荤腥……”
此话让士子们咋舌,许多小地主出身的士子,都不敢每天吃肉啊!
难怪赵瀚占据数省地盘,麾下只有三万多正兵,仅每天的伙食就得耗费多少钱进去。
就在士子们观察练兵之时,赵瀚突然问柳如是:“你在县衙做文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