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归絮对这位母后请来给她和姐姐讲学的师姆很是不喜欢,一脸严肃古板的样子,像谁欠了她几朋贝一样。偏姐姐跟她还有些旧怨,好像也不怎么喜欢她,所以她就胆大妄为了些。
“小公主有什么疑问,问便是了,老身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您讲讲夏朝吧,我们为什么要叫夏朝呢?”
魏师姆看了看两位骄纵的公主道:“夏朝的号,是夏后氏大禹定的,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得百姓拥护,被拥戴为‘夏后氏’,他接任王位后,国号就定为夏了。”
“听不懂。。”姚归絮听着魏师姆的话,满脸的问号。
魏师姆摇摇头说:“正常诸侯国的公主们,满十二岁就要请师姆教习读书、识字了,君主和王后过于疼爱两位公主,如今小公主已快十三岁了,大公主马上也要满十五了,竟才请了老身来。”
“宁儿三年前不懂事,冲撞了师姆,还请莫要怪罪。”姚归宁起身冲魏师姆行了歉礼。
魏师姆看了眼姚归宁,又看了眼姚归絮,说:“都是过去的事了,当年老身对二位公主的脾性毫不知情,没什么好怪罪的,只是大公主对夏朝的名号来历,也有疑问吗?”
“宁儿平日里也读了一些书,知道这位夏后氏禹是位于治理水患上颇有才能的英雄,只是他是如何被拥戴为国君的,确实不知。”
“这要追溯到舜王还在位的时候了,那个时候百姓们因为水患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禹奉命治理水患,他放弃了先人们以塞治水的传统,改为以疏导为主,实行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的方法,日夜操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治水成功,把往日水患成灾的平原,变成了沃土,让百姓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魏师姆讲到。
“所以黎民百姓才推觉他做国君的,是吗?”姚归宁问到。
“是的,那个时候,国君的继承还是禅让制,所以舜王就把王位让给了当时最得民心的禹,禹治理完水患又继续征讨三苗,大胜三苗后,建都阳城,召集众多邦国君主和部落首领,大会于涂山,自此建立了夏朝,只可惜,后代子侄不肖。”
“那是不是,若当世仍有禹的后人,现任的寒国君,就要让位于他呢?”姚归宁突然问到。
“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夏的王位,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在均台之享上是得到了所有诸侯的认可的,若有禹或启的后代在世,自是要取寒国君而代之的。大公主今日怎么会对此事这般感兴趣呢?”
“前几日碰巧得了几片龟甲和竹简,好些都没看明白,今日碰到魏师姆,便问了。”
两人说话之时,姚归絮早已去见周公了。
“小公主的性子比起大公主还要顽劣一些。”魏师姆看着姚归絮安稳的睡容说到。
“妹妹年纪尚小,大一些会好的。”
“国君和王后自小便疼大公主多些,大公主也聪慧,所以小公主万事都要学大公主的样子,亦步亦趋,可是毕竟骨子里性情不同,现在还好些,只怕日后,会有祸患啊。”
“那敢问师姆,宁儿该如何是好?妹妹无论做什么都要学我,如今,到了嫁娶这样的终身大事上,也要学我,我瞧着她并不喜欢葛庖正,却。。还请师姆赐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公主自懂事起就这个样子了,依样画葫芦,画了十多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了的,所幸,君主和王后没那么着急把大公主嫁出去,您可稍作引导。”
“要如何引导?”
“小公主万事万物都看您行事,实则是个没有自己思想和主见的人,您读龟甲、竹简时,也可叫上她,读先贤们的文字多了,思想慢慢也就有了,老身这几日来讲学,也会多加引导的。”
“宁儿在此谢过师姆了。”
“三年前,老身不知小公主是这般行事的,总以为是您教唆她来找老身的麻烦,因此迁怒于您,老身也有错。”
“终是宁儿不懂事,未尊师姆教诲,妹妹有样学样,才伤到师姆的。”
“今日话即说开了,往后好好听学就是。”魏师姆说着话,叫醒了正在熟睡的姚归絮。
“周公可有告诉小公主,夏朝名号的来历?”
“是姐姐这两日,一直自言自语说,这夏朝为何叫夏朝呢,我才问师姆的,我又不想知道。”姚归絮揉了揉自己迷迷糊糊的眼睛,想也没想就说了,说完突然觉得不对,又补到:“我也是想知道的,想知道的。”
补完这句话,又觉得不对,只得默默的底下了头。
“夏朝的事已经跟大公主讲完了,小公主在问一个问题吧?”
“讲完了吗?我没听到啊,在问一个问题啊?”姚归絮挠挠头,直直的看着自己的姐姐。
要是往日里,姐姐看她在外人面前如此出丑,定是要帮她的,可今日,姐姐竟转过头,看都没有看她。
姚归絮只知道姐姐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一定是不会错的。
如今姐姐想问的问题讲完了,现在又不理她,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