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大相亲自来到长安,是大唐外交上的重大事件。
如今的大唐君臣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东面的海东半岛上,对于海东半岛,可谓是倾举国之力。
东面打得如火如荼,人力物力各种力,都投进了海东半岛。
那么相对来说,大唐对西面的邻居们,则要采取安抚怀柔之策。
否则如果西面的邻居对大唐征伐四方的举动感到不安,于是在边境上制造摩擦,或是突然发起战争,大唐可就陷入被动了。
所以尽管当年大唐和吐蕃两国因为争夺吐谷浑,而闹得很不愉快,当时的大相禄东赞由于唐军援兵的及时赶到,差点成了大唐的俘虏,可是今日吐蕃新任大相赞悉若的到来,大唐还是以隆重的外交礼仪迎接。
不仅仅是礼仪之邦的气度,更重要的是,大唐君臣很清楚如今的局势,征伐东面之时,当然要安抚西面,总不能两边都得罪吧?大唐再牛逼,也经不起东西两面作战的消耗。
右相许敬宗亲自出迎,恰好配得上吐蕃大相赞悉若的身份,而皇宫禁卫的仪仗以及太常寺舞伎的鼓面舞,也算是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了。
舞伎们在鼓面上翩跹起舞,引来了长安城无数百姓和商贩的翘首围观。
霎时间延平门内人山人海,炎炎夏日的烈阳下,百姓们浑身冒汗,仍然挤在禁卫仪仗之外,看着鼓面上巧笑倩兮的舞伎们翩然舞姿,再看着吐蕃大相感动的表情,人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赞悉若是真的受宠若惊,原以为当初跟大唐争夺吐谷浑,闹得那么不愉快,来到大唐后君臣纵不会无礼对待,至少也会非常冷漠。
没想到进城就见到如此隆重的欢迎仪式,不管赞悉若内心怎么想,当着这么多的围观百姓,至少表面功夫要做足,大唐给了面子,他得兜着,不敢不识抬举。
于是赞悉若面朝太极宫方向一拜再拜,每一次磕头都磕得扎扎实实,脑袋狠狠撞地,三叩九拜之后,赞悉若的额头已是一片通红,肿起老高。
赞悉若的虔诚跪拜果然赢得了围观人群的好感,四周一片喝彩声。
大唐从君臣到百姓贩夫,其实都是非常开明且宽容的,大国泱泱气度不仅体现在外交上,更重要的是深入人心。
两国以前干过仗,没关系,亲兄弟都有动手的时候,彼此干过仗太正常了,干完之后大家心平气和坐在一起聊一聊,该道歉的道歉,该认错的认错。
流程走完以后,大家还是朋友兄弟,以往那些不愉快就当翻篇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干仗时大唐赢了,对方输了。
否则可就没那么大的气度了,比如高句丽,跟大唐打了几十年,大唐心平气和坐下来跟它聊过吗?
不灭国何以雪百年世仇?
没错,就是这么双标,但,天经地义。
宗主国的尊严,是要排在所谓“气度”的前面的,先满足了自己的尊严后,咱们再聊气度的事儿。
所以今日大唐对吐蕃如此礼遇,是因为当年争夺吐谷浑时,大唐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而吐蕃,付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禄东赞耗尽心神,多年谋算,却终究功亏一篑,最后不得不灰溜溜撤兵,吐谷浑彻底划入大唐版图。
赢家招待输家,再客气的姿态,其实也难掩居高临下的本质,围观百姓此刻为赞悉若的虔诚跪拜而欢呼赞许,也是这种战胜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