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里漏下月亮的清辉, 姬清昼的影子被拉得颀长。
他身上有水莲的香味和皓月的皎洁,除开浓云翻滚的墨一般的眼睛,姬清昼并不像魔, 更像是神。他已经退了潮汐, 留了丹流的命。
姜如遇原本想多谢他,一张口, 牙关开合话语未出却先打了个激灵。冷……姜如遇现在灵力和元气完全亏空, 没有灵力护体后,她才察觉到姬清昼掌天下水源, 他的身上原来一直萦绕着沁凉的冷意, 他的手臂环抱着自己, 那种冷意就从姬清昼的手臂上传到自己的身上。
姜如遇轻轻用手推姬清昼:“多谢……不劳烦了,随便把我放下就好。”
也许是姜如遇经过半次涅槃,她的身体强度比当初强了许多, 哪怕耗尽灵力和元气, 也不至于虚弱到连话都说不出来。
姬清昼低眸垂视姜如遇,从她疲倦清亮的双眸掠到苍白无血色的唇瓣。姬清昼眼中浓云渐散,心中破天荒升起一种奇妙的、涨满的柔情。
现在不是柔情的时候,需要姬清昼处理的事情还有许多, 不远处觉醒的龟余血脉以及那枚被他握住的羽状神器。柔情蜜意排在这些事之外,所以姬清昼面无表情。
姬清昼再面无表情,也无法阻止他声音微和,像徐徐之风, 原本幽冷的眼眸像闪烁着醉人的星光。
姬清昼从善如流,把姜如遇放下去,放在光秃秃的山巅。在姬清昼单手放开的那一瞬,姜如遇靠近山巅, 她身上的冷意随着姬清昼单手的放开而减弱,但是,一接触山巅她就感觉到不对劲。
她好像在那一瞬间变得五感灵敏过分,五感灵敏是好事,过分灵敏却不是好事,她仿佛能听到大地山体如雷的心跳,听到风从山间吹过的怒吼,震得姜如遇的耳朵和大脑全都嗡鸣。
这些声音完全干扰了姜如遇的判断,在这种噪音之下,她比瞎了聋了还不如。瞎了聋了也能通过神识判断周遭的危险,可现在过分灵敏的五感让姜如遇如同置身于最喧闹的闹市,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朝她刺一剑,她很难提前反应躲开。
姜如遇脸上带起一丝迷茫和怔忡,怎么会这样?
“因为大地的力量。”姬清昼只是单手放开姜如遇,让她稍微体会一下现在离开他的感觉,但姬清昼并没打算真放下姜如遇。果然,刚才推开他的姜如遇现在重新落入姬清昼的怀中,这次她没有抵触,没有推拒。
姬清昼心生愉悦,同时又自责自己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近乎于可怕的占有欲——刚才他知道姜如遇是嫌弃他身上凉,但姜如遇此时确实和他待着才最好,这么浅显的一个事实,姬清昼却没选择直说。他选择让姜如遇亲身体验,清楚待在他身边确实最好。
姬清昼认为这样的占有欲过头,他本人的理智并不愿意如此做,于是快速压下心头的黑暗,重新把姜如遇揽回怀中,冷静道:“你体内灵力和元气全部亏空,再加上你进一步领悟了大地之力,对大地之力的掌握越来越深,所以,当你的灵力和元气完全亏空时,接近大地本源的你就会听到山脉、花草、树根……大地里每一样事物的呼吸声你都会听到。”
这些声音无疑是巨大而庞杂的。
“只有和我接触,我才能为你隔绝这些声音。否则,以你现在的身体,你无法承受这些声音。”姬清昼道,声音也能攻击人,具有毁灭的力量。
姜如遇听完姬清昼的解释才明白,也就是说,当她能承受这些声音的时候,她可以利用这些声音作为可攻可防的手段?
姜如遇仍然觉得冷,姬清昼想了想,对她道:“稍等。”
姬清昼思考完自己是否该这么做,终于下定决心,见姜如遇疲倦却狐疑的目光后,解释:“我可以控制我身上的温度,但如果我将温度控制到你觉得完全不冷的地步,那么,我根本无法为你隔绝大地的声音,现在我有一个办法,不知你是否愿意?”
“什么办法 ?”
“护心龙鳞。”姬清昼道,“你虽有四分之一的护心龙鳞,但你并不会用。其实护心龙鳞的力量可以让你完全适应我身上的凉意,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催动护心龙鳞。”
护心龙鳞是当初青龙赠送给姜如遇的礼物,按照姬清昼的说法是青龙早被他剥皮抽筋,但根据姜如遇这么久对他的了解,姬清昼怎么可能会杀死一条龙削弱神魔兽的力量?
他不过是诓骗自己罢了。
姜如遇现在已经有些困,她越来越疲惫,只是姬清昼身上的冷意让她无法睡着,姜如遇道:“怎么催动?”
姬清昼却一下认真起来,冷眸如要看入姜如遇心底:“我需要碰到你的衣服。”
姬清昼一字一顿道:“尤其是,护心龙鳞处的衣服。”
护心龙鳞名为护心,也就在姜如遇的心脏处,心脏在左胸的位置。正是因为位置特殊,姬清昼又心有魔障,他才会特意询问。
姬清昼是龙,无论再怎么洁身自好,但龙族该得到的传承他一点都没少得到,龙族动情后该有的绮思被他深深压抑。
如果不是心有魔障,姬清昼何必多此一举、认真询问呢?
姜如遇却一口答应:“好。”
姜如遇并不觉得这是大事,为了活命不被冷死,那些“小节”算什么?在姜如遇看来,那甚至根本不能算是“节”,真正的节操是不卑不亢、是荣辱与共,是高风亮节,是对男女都用一个评判标准,而不是男人脱衣服顶多被说粗犷,女人脱衣服则被叫放荡。
姬清昼听姜如遇答应,他犹豫不过一瞬,便道:“得罪。”
山巅风大,姬清昼把姜如遇揽得更近,离他的胸膛越来越近。姜如遇洁白无瑕的肌肤映入眼帘,姬清昼好似心如止水,他将眼别开,不再看姜如遇,以指轻轻悄悄地拨开姜如遇的衣襟。
“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