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郁久闾?”颜烛微微皱眉,修长的手指轻轻拂过纸面,花草纸上一个错字也无,墨色的字迹整整齐齐地排成一条线,足以见写的人有多用心。
颜烛甚至能想象,茯苓是如何坐在桌案前,拿着毛笔,一笔一划的把它写完。
丁淮站在颜烛旁边,道:“茯苓说,春风楼的消息以后也都尽归你管。”
“春风楼……”颜烛眼里突然闪出一点光,“现在就去春风楼,去看看春风楼的消息网,说不定能有他的下落……”
丁淮这几日来到霍山,他看着颜烛经过大悲之后,看似渐渐平静下来了,身上气质却与原来大不相同。
原来颜烛气质出尘,现在却多了几分对周遭的漠然,对什么事他都是淡淡的,那双星眸如一潭死水,如今好不容易泛起涟漪来,丁淮心里不忍,可又怕他因为失望心里更不好受,几番犹豫后,还是劝道:“春风楼的消息来自三教九流,可信度并不一定高,再者……不会有暗卫的消息灵通。”
茯苓失踪一月有余,直到现在,颜烛仍旧没有放弃,还在派人四处寻找,他手下的暗卫和探子都经过专业训练,搜寻消息的能力哪儿是春风楼里的姑娘能比的?
“有一点可能,总还是要试试,”颜烛动作小心的把花草纸收好,“一直找下去,天涯海角也有尽头。”
丁淮剩下的话全堵在嘴边,一句也说不出口了,颜烛的坚持和执着,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安慰?就像他当初找丁月,尽管希望再渺茫,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找下去。
什么也不能改变他的决定,就像沙漠里独行的旅人,生还的可能性在小,谁又能劝他放弃求生,不再找那不知在何处的绿洲?
颜烛神色坚定,颤声喃喃自语:“只要我一直找下去,一定能找到他的。”
只要颜烛还在找,起码还有信念,如果哪天颜烛放弃了,不找了,就真的找不到了。
没有人找他,他就真的、完完全全的消失了。
颜烛站起身,此刻他已经平静下来,又恢复了平常的冷静自持,他转头对丁淮道:“丁淮,茯苓让你跟随我,我不会薄待你,但是若你改变了主意,我亦不会强留。”
丁淮闻言,手执折扇,郑重的跪下来,拱手道:“跟随殿下,为国为民效力,亦是在下的夙愿,丁某不才,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注)。”
颜烛点头,将他扶起:“如此甚好。”
说完,颜烛轻轻缓出一口气,他望着窗外那一片竹林,眼里泛起点点期冀,“明日便启程,随我一同去春风楼。”
丁淮应道:“是。”
几日后,由丁淮带路,颜烛带着李忠,一路马不停蹄,来至春风楼。
三年前,阿瑶接手春风楼后,这里不再做皮肉生意,成了表演歌舞的乐坊,因为有万仇门庇护,之前茯苓凶名在外,少有人敢来找春风楼的麻烦。
与几年前没多大不同,楼里的装潢依旧华丽,但却不似往昔热闹,也不像寻常乐坊歌舞不断,来的人不多,颇有几分沉闷。
丁淮解释道:“春风楼的姑娘大多感念茯苓的恩情,知道了茯苓……失踪的消息后,近来少唱欢快的曲子了。”
颜烛没说什么,他坐在台下,台上有个穿红衣的姑娘,抱着琵琶,正唱着一首小曲儿,声音婉转悠扬,带着几分愁思。
只听她唱道:
有个人人。海棠标韵,飞燕轻盈。酒晕潮红,羞娥凝绿,一笑生春。
为伊无限伤心。更说甚、巫山楚云。斗帐香消,纱窗月冷,著意温存。(注)
红色本应是极喜庆的颜色,配上哀曲,却更显凄婉。
颜烛坐在台下,杯中茶水已经凉透,他却毫无知觉,这明明是唱女子的曲儿,颜烛却抑制不住的想起茯苓。
茯苓的相貌胜过任何女子,他笑起来的时候,周遭一切都明媚起来,只一眼就再也无法挪开视线,世间种种美景,都不及他万分之一。
颜烛想起那个温柔缠绵的晚上,纱窗外满月洒进月辉点点,两人躺在榻上,相拥而眠。
往事种种,被那声声怆然的琵琶拨动,一时间全部倾泻而出,摧心蚀骨,黯然**。
一曲末了,台上的姑娘微微欠身,抱着琵琶退下了台。
颜烛勉强缓过神,对丁淮道:“这里管事的是谁?”
丁淮答道:“是一位名叫阿瑶的姑娘。”
颜烛点头:“我要见她。”
丁淮应了一声,对旁边倒茶的姑娘交代了一句,那姑娘就上了楼。
颜烛喝了两杯茶,还未见有人从楼上下来,刚想问一句,突然闻到一点若有似无的海棠花香。
那花香极清淡,在楼里的脂粉味中显得更加难以察觉,可这味道颜烛太熟悉了,是西府海棠的香气!
颜烛手里的茶杯一松,掉在桌上,他霍然起身,把身边的丁淮和李忠都吓了一跳。
李忠闻道:“公子,怎么了?”
待颜烛站起身,那海棠的香气散尽了,一点也无,只剩下脂粉和各色香囊的味道,方才的海棠香似乎只是颜烛的错觉。
他颓然的坐下,面色极差,望着手里的那杯清茶,苦笑着摇头,他真是魔怔了不成?
手里的半盏茶还未续满,颜烛背后突然有人快速靠近,一下趴在了他背上,伸手搂住了他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