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通对三个学子都算不上熟,景行之最是陌生,也没有可以直呼其名的师徒情分在,干脆用了少年郎来替代。
李母则有些紧张地看向她见过一面的小公子。
在李母看来,先生们叫来三个人,一个说减轻对大儿的处罚,一个说要严惩,现在就看这个小公子怎么看了。
而且因为这位小公子之前表现出来的脾气很好,所以李母不免心怀希冀。
三个人里,说不定只要有两个说好话,这些夫子们就愿意减轻处罚了呢?
李母心慌意乱,都没注意到景行之穿的衣裳不是什么好布料。
只是他收拾得齐整,在现代又是娇生惯养出来的,气质坦然大方,实在不像过得窘迫的人。
方才张明雨和方启晨问人,因为是书院的长者,都是直接喊名字的。但因为章通不是书院中人,没直接喊出景行之的名字,也就导致李母根本不知道,景行之就是差点被她儿子逼出书院的倒霉鬼。
要是知道,李母就是另外一番想法了。
知情的李华穗,嘴角露出了一抹苦笑,一点希望都不抱。
他那样陷害景行之,以景行之的直脾气,会改变原则放过他吗?那是不可能的事啊。
景行之不像张凯威一样要看看东,还得看看西,也没有能撑腰的人可先观望一番。
他颇直接地抬起头,露出一张在老油条中十分青涩的脸。
景行之开口第一句,像个老实极了的毛头小子,好像被人逼着开口似的:“我听书院的。”
他这句话一出来,问话的章通直接就笑了,觉得这看着十来岁的少年,果然还是不如张副山长的侄子张凯威和朱家的朱达二人。
因为张凯威虽然看着假,可拿出去也能糊弄人,而且其实若不是他看的让方启晨难受,说他没说错也对。
如果没什么变动,至于把三人叫来吗?章通就猜,方老大人心里肯定有了主意。
至于朱达有些莽撞,可这回他说的话意外合了方启晨心意,那种莽撞就成了耿直,算不得差错。
而且顺序在张威凯之后,这也算是一个大优势,谁让方老大人讨厌张凯威那个调调呢。
章通笑着摇头,却听见他以为拘谨得不知道怎么说话的少年郎又开口了。
“关于书院逐出李兄的事,已经白字黑字公布在书院贴榜的墙上,让所有书院里的学子引以为戒。
既然已经过了众人眼,更不是错判,没有更改的道理。朝令夕改,何以服人?”
景行之以反问结束自己的第二段话。
少年站得笔直,像一颗小青松,身上隐隐逸散出一种,章通常常在那些笨蛋御史身上看到感觉。好像各个都以为,一笔在身便能横扫天下了。
“然而今日先生们唤我三人过来,想必也有原因的。学生愚钝,想不到其中关键。但学生想无论如何,书院都能做出公正的处置。所以学生觉得,都听书院的。”
景行之说完,乖巧地道,“学生说完了。”
景行之这番话,是他想了一番才决定这么说的,因为他发现章通是个身体残缺之人,必然来自皇宫。所以景行之觉得如果可以,做方启晨的弟子不吃亏。
宫里都派人来操心山长方启晨收徒弟的事,可想而知方启晨在皇帝心里是有地位的!
虽说天高皇帝远,但景行之要走科举的路子,找个大靠山不是坏事。
方启晨是天子的老师,和天子做同门,想想那辈分就蹭蹭地上去了,只要皇帝给面子,哪个还敢倚老卖老或是仗势欺人。
当然了,如果不成,景行之出了这回的风头,也没什么损失。
朱达是诬陷偷盗的主使,景行之找到时机就会还回去。
张凯威这人是最后面的主谋,景行之本身也打算给他点教训,得罪了也就得罪了,不差这一个。
而章通听完又笑了下,他发现这个少年郎有点意思。
哪里是愚钝?哪一句话不是在说自己聪明!
偏偏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一开始把他都唬住了。
不过聪明又怎样呢?有时候聪明是没用的。
“你唤什么?”章通像是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随即含笑的目光又落在神色有些紧张的朱达身上,让他别紧张。
章通这么一看,心里觉得朱达真是运气好。
虽然被张副山长的侄子坑了一回,可回头娴妃就上位了,还把他送了过来,能给朱达帮手一二。
且刚才朱达明明莽撞,可偏偏在张凯威后面,意外得了方老大人一个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