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一去,原本就处于被动的冯家越发混乱。冯太师敢与另外两王争权,最大的倚仗正是来自把控了皇宫的淑妃,如今最大的助力倒下,定王一派便陷进了康郁两王的夹击里。冯家手上还没有玉玺,情势越来越糟糕。
冯御史直接提议押出慧妃楚乐逼迫威亲王、康王就范。然而后宫在淑妃的掌控下并非铁板一块,淑妃一倒,慧妃趁乱不知从哪逃出了皇宫,气得冯御史踢翻了桌椅。
没了楚乐这个筹码,康王那边的攻势越来越强,仅凭巡防军和一座皇宫,冯家撑不了多久。
这等节骨眼上,定王却在灵堂里不外出。冯御史气不过,却又只能在灵堂外徘徊。最后是太师令冯观文去劝,才把定王带了出来。
冯氏三代共处一桌,太师沉吟片刻,缓缓提出了一个反败为胜的举措。
满桌静寂,冯观文猛然站起,脖子上的青筋都冒了出来:“父亲……您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太师素来纵容这个幼子,此时只是平静地颔首:“此事说出来确实有些逆反。但你放心,只要思平能够登基,假以时日,割出的国境都能在大楚的铁骑下收回。”
“你这是引狼入室!还是一头凶悍、根本喂不饱的豺狼!”冯观文怒吼,“割地引战?这是要列入千古骂名的大罪!”
“你怎么和父亲说话的?坐下!”冯御史朝他拍桌怒吼,“此事只有我们冯家四人知道,还能有谁知情?父亲深谋远虑,这是现下我们最好的脱困办法!”
太师依然平静:“外域本就不太平,西北国境近年纷战不断,此事暴露的风险极小。燕背坡是威亲王和郁王的心血,一旦失守,危及西北全面防线,他们必定不会坐视不管。”
冯观文满脸难以置信:“就为了那把龙椅,你们就让国境上不计数的士兵丧命……还是以这种不明不白、耻辱至极的方式丧命?!那是多少枯骨才推出的西北国境!是大楚国土!不是任你们切割的羊肉!用这样龌龊的手段得来的帝位又有什么意义?!”
“这龙椅如果不是思平来做,你口中的广袤国土没有半分冯氏全族的立锥之地!”冯太师敲了龙头拐,威严凝重地怒喝:“这场夺嫡的博弈从思平出生就已经开始!这二十年来冯家没有余地,如今已经是最后的尽头,我们更没有丝毫退路,不进则败!败必死!”
冯御史强行按下激动的冯观文,不住怒喝。太师深吸一口气看向始终沉默的定王:“思平,你觉得呢?”
楚思平的脸色从淑妃暴毙后就一直灰败。就连这个联通外域伪王割出国境引走康郁两王的叛国计策,居然也没能改变他的神情。
他呈现而出的,只是一种极端的麻木。
太师料定他受了宗帝崩、淑妃薨的打击,然而夺位胶着至此,实在拖不下,不得不“请”他来参与这个大概率能够反败为胜但风险极度大的叛国之策。
冯观文还在怒吼,定王仿佛把所有声音都听进耳朵里,但都激荡不起该有的反应。
他语调平平地问:“您觉得这个计策,真能令他们退步。”
“会。国境不稳,威亲王绝对会赶赴救场。”冯太师太了解这位对手了,“楚信载从十五封王到如今,做的第一要事永远都是拱卫楚室河山。这是他一辈子的愚忠,永远能加以利用的弱点。楚信载带兵一走,年轻的康王根本不足为惧。至于郁王更不必说——”
定王抬手制止了太师接下去的分析,他的眼睛终于浮现了微弱的情绪波动。
“若我为帝,普天之下的众生命运,是否皆在我手?”
太师攥紧龙头拐,缓慢点头:“毋庸置疑,众生都匍匐在你脚下。”
楚思平闭上眼。
西北防线很远,他没有去过国境,叛国二字没有带来真切的实感。
少年时读过的圣人典籍也很遥远,那些言论,那些史书,全是纸页上泛黄的老生常谈而已。
他能真切感受到的,只有此时外祖的这一句话。
他的生没有退路,爱也没有。
广梧的几个骨干在柔妃陈暮的掩护下,带着慧妃顺利出了皇宫,赶到了守城军那里。
萍儿什么也没有带,手里抱着一个长匣子,小心地交给了不归。
不归郑重接过:“辛苦你了。”
她抱着这个长匣在秋风里驻足回首,长风刮起长发,天际入暮,世人垂暮。
“来吧,平儿,来置长姐于死地,就像你前世做过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