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溺爱一些,再加上身边的朋友都是一样的做派,李采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倨傲的性子,做事情也没有分寸,全凭自己心意,全然是富家子弟的桀骜无礼。
李韫管了几次,可终究没能架得住夫人的眼泪,想着在京都里,李采惹出的乱子,自己也都能兜住,教育也不急于一时。
可是,他却没有机会把李采教育过来了。
在茶楼里,不知怎么,李采一伙人同别人起了口角纠纷,动起了手。李采手下没有收住,竟将人打死了。那家人悲愤难当,一纸状子把李采告了上去。京都中无人不知右相李府家的大公子正是叫做李采,那户人家可能也害怕官官相护,又害怕下面的官员恐惧于李韫的势力不敢秉公处理,于是便没有走正常的流程,而是冒死拦了左相宋端的马车,把状子呈了上去。
李韫收到消息的时候,就知道事情可能要坏。
宋端其人,是实打实的公正严谨,他若是觉得不对,就连嘉钰帝的错处也敢上折子指出来,性情执拗,像极了读书人的一根筋一般的正直。若是犯到他手里,恐怕是难以收场。
可是为了自家不争气的儿子,李韫也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他准备了礼物去拜访宋端,好言好语只希望宋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情过去了也就算了,京都里事多人也多,不会有人在意这些事情。可是宋端却说,他已经把案子提交给了刑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犯了错就要处置。好说歹说,宋端就是不肯让步。
李韫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去嘉钰帝那里求一张圣旨,希望能够免除李采的罪名。可是毕竟这件事情并不光彩,嘉钰帝也有些犹豫,而宋端竟然趁着这段时间,调查清楚了案子的原由经过,记录在案,下了判决。
他拿到了圣旨,却没能救下来自己的儿子。
他的夫人,在家里生生哭了三天三夜,身体熬不住,没过多久也去了。
堂堂右相,一下子成了比皇帝还孤独的孤家寡人。
权势有什么意思?名声有什么意思?兢兢业业又有什么回报?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夫人,他也再不回有孩子。是宋端,因为他所谓的正直断绝了他所有的生路。
李韫与宋端,注定会成为一生的仇敌。
所以,当他隐隐观察到,朝廷里的风向发生了细微的改变的时候,他没有提醒宋端,而是选择在后面推波助澜。
宋端啊,他太正直清明了。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命长的。
宋端的罪名是谋反。
李韫觉得好笑。宋端会谋反吗?即便是局外人也知道,宋端不会的。那是一个把礼义廉耻,爱国爱民刻在骨子里的人。所以他才会面对嘉钰帝增加赋税徭役的命令时,出面反对,甚至拉拢了一群文人共同上书,陈列这事情的种种缺点。
但是,随着同意宋端的人越来越多,嘉钰帝对他就越来越忌惮,不久之后就生出了除掉这个人的心思。再加上那一位的暗中纵容,宋端的陨落几乎成了一个必然。
而李韫做了些什么呢?
他不过是在宋端跌入尘埃的时候踩了一脚而已。他带着兵抄了宋端的家,在宋端的面前,把他府中的家丁一个接一个地杀掉,就像当初宋端毫不犹豫地下令处决李采一样。
他原本还想杀掉宋瑾的。不过,见到宋瑾与李采相似的年纪,他犹豫了,后来宋瑾就进了宫,做了宦官,后来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而对于这种情形,李韫也早就有所预见了。
自从夫人与儿子离开后,李对钱财越发入迷。他贪,嘉钰帝也知道他贪,甚至,嘉钰帝还放心了一些。因为如果有必要,在任何时候,嘉钰帝都能够以他的贪婪为理由,将他除掉。
所以这一天早晚都会到来。
在李韫给宋瑾讲述了从前这些事情,缓慢而又详细。他不是在向宋瑾表达自己的悲惨,他非常平静,像是一弯湖水,在做出最后的倾诉。
宋瑾握紧了拳头,眼珠轻轻发颤。
世间的事情复杂而又难以捉摸。只是因为触怒了皇帝,他的父亲背负这样一个要人唾骂的污名背负了六年。
“李韫,无论发生过什么,终究是你在宋府逼死了我父亲,甚至还纵容手下的人侮辱我母亲。我父亲当年是秉公处理,并没有什么错处?而你却是公报私仇,为了一己私利。”
宋瑾说着,勉强自己露出一个笑来,“我们之间,还有的算呢。”
作者有话要说: 又困了ππ太困了
明天再看看有没有纰漏。
后面几章修罗场预警。
欢迎大家给我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