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考试间隙,宋知府也能抽出工夫来陪巡府大人考察分馏塔,推销杜仲胶制的骨折夹板、水管弯头、接头等物,顺便向他介绍更适合缺水地区的,用杜仲胶接头接合竹管做水管用的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法。
汉中府虽临着汉水,但北边山区也有缺水的地方,雨水少时就有绝收之虞。宋大人一个到现在还在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无神论者,自然不会去祈雨,宁可花银子补贴干旱地区农户铺设水管。
他在汉中摸索出的经验,搁在陕北干旱少雨之地也是能用的。
“节水”二字就深深打动了杨大人的心,越发让他对建石油工坊,精炼出各色燃油、提取杜仲胶一事有了兴趣。
此物既可用于民事,更可用于军屯!陕北诸府十年九旱,榆林镇外更是接着沙漠,少有水浇地,种不出多少粮食。军人吃的多有商户从陕南、四川一带送来的,本地连军屯都建不起,不能自种自吃,总叫人不够安心。
有这种既能节水又能供庄稼生长的法子,至少军中就能供上麦子、粗粮了了。
杨巡抚心头发热,对那小小的炼油塔也越看越爱,恨不能立刻带着塔、带几个会炼油的学生回去建起炼油厂。
宋校长正盼着他能帮自己扩大石油生产,岂有拒绝的道理?不仅肯给他学生,还要给他最好的——他们二人特地办了场考试,先笔试、后实验、再面试,层层筛选出职校班里理论、实践水平最扎实的学子,推荐给巡抚大人做幕僚。
巡抚身边的官员与知府身边的官员,闭着眼也知道谁高谁低。
这场考试大半个学院的学生都来报名,连研究生班都有不想科举,只愿在这学校镀个金就去捐官的学生来参加考试。金提学在学庙里考,杨巡抚在学庙外考,两场考试的目的都为从千百学子里层层筛选出人才,考场纪律皆极严肃,只考卷上的内容一文一理,也算得相映成趣。
汉中府上下,都被一片墨香、油墨香浸染得清华绝俗了起来。在这片气氛感染下,不管是哪个学院的学子,又或是上过扫盲班的普通百姓,仿佛都多了几分好学的精神。
金提学终于取得了绝俗的才子,杨巡抚也选中了最务实的幕僚。
考试结束,两边考场都收拾利落了,金提学便来向宋桓二人道别,又拿出一封考语交给杨巡抚,解释道:“下官一去,便要从南往北转上一圈,不考完全府学子不会再回汉中。宋知府考评就在四月初,下官怕到那时再由驿马来回传信,耽误了他的考评,便写得考语在此,望大人收下。”
杨大人并未推托,收下了纸条,感叹道:“本官也想着要回榆林,处置炼油事宜,不能久留在汉中了。今得贤弟提醒,本官也该提前看看他的考语如何写了。”
杨大人行事雷厉风行,从宋时在知府任上的政绩、操守、才识查起,细细列其事迹。到四月初,宋时俸满三十六月时,又令长安府查了他在任三十六个月内可有钱粮积欠等事,都考察得清楚了,便将一封奏章飞马送至吏部。
祀神、养济院、粮税、田地、驿马……一条条举得出丰富实绩的考核表摊在吏部尚书张阁老面前,看得他心花怒放,恨不能立刻出去向人炫耀自家弟子。
然而夸完之后,这弟子就不能跟桓御史一般留在汉中了。
张大人咬紧牙关,捻断了几茎清须,终于拿起那份写着大大的“称职”的考核单,递给下头员外郎,淡淡说了声:“汉中知府宋时可留任原职,将这考语拿去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