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实在懒得管,该说的她都说了,人家执迷不悟,她能有什么法子?何况皇帝若不允准这桩婚事,吃亏的只会是林家,毕竟李海的行事可谓堂堂正正——若非林家执意要讨个说法,他还未必肯答允这桩婚事呢,还不是为了小姐名声着想么?
若皇帝一定不许,那不止成了林若夏私德有亏,整个林家的口碑都会受到影响。未免因小失大,也只好让林若夏得逞。
反正婚姻大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日后过得好与不好,都该她自己受着。
林若秋且腾出空间来整顿宫中庶务,当然在此之前,她先去拜见了魏太后——长者为尊,她离开这么久,向太后娘娘打声招呼是应该的。
魏太后得知她再度有了身孕,面上依然是那副既欢喜又复杂的神情,对老祖母而言,添几个孙子当然是好事,可若孙子并非出在她喜欢的女人肚子里,那这份欢喜就得打折扣——无奈如今林若秋独宠已成定局,魏太后也就断了再从家中寻美貌女子的念头,何况魏家的女孩子也是一代不如一代,莫说拿年轻时候的魏太后来比了,就算比林若秋这个歪瓜裂枣也不如,若将这样的女孩子拉进宫来做嫔妃,魏太后自己都嫌丢人。
林若秋也就不再管老太后怎么想,而是高高兴兴的留在琼华殿养胎,至于宫女太监们的问题倒是容易解决的,楚镇一回来便恢复了先前的份例,说是今岁五谷丰登,很不必过得紧巴巴的,又以林淑妃有孕的名义赏赐一波,如此一来,宫中人人都对林若秋感恩戴德,哪怕要这些人为她去死,只怕也心甘情愿——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只是要他们拍拍马屁,这任务简直太轻松了。
一时间,人人为她歌功颂德,称赞她施惠上下的功绩,林若秋的名声简直到达光辉的顶点,比圣母玛利亚还普照大地——而且她并非踩着谢氏等人上位,足可见她为人多么谦逊,这样贤德的女子,不正是皇帝乃至大周之福么?
许是为了佐证传言,楚镇并未处罚谢赵两位嫔御,反倒温言安抚了她们,连宫务也许她们管着,毕竟林淑妃初初回宫,一应人事都生疏得很,且她忙于安胎,也不好拿这些琐事去打搅她。
谢贵妃和赵贤妃白吃了哑巴亏,还得替人做嫁衣裳,心里不消说是憋屈的。她二人并不傻,回头自然品味过来,只怕南巡一事全是皇帝设的局,如今她俩两败俱伤,林若秋反倒在宫里宫外拥有了大批拥趸,得益者一目了然。但即使知道这些,她们也只好哑忍下去,归根究底,若非太执着于名利得失,何至于上这种当?可事已至此,只不抓紧手中剩余的权柄,损失就更大了。
也正是在这时候,楚镇再度提起立皇贵妃的话,这回的人选就确凿无疑了。
林若秋诧道:“现在?”
刚回宫就大肆晋封,会不会太出风头了些?她觉得自己已经够招人恨的了。
楚镇坦白道:“待你生下孩子再正式立你为后,这中间还有数月,朕不想亏待你,既如此,不如先封一位皇贵妃,反正在这心里,这后宫第一人的位置非你莫属。”
林若秋低头望着仅有一点凸起的肚子,十分委决不下,不过皇帝一定要封的话,倒是现在就晋封的,不然月份大了,恐怕礼服都穿不进去,鼓鼓囊囊的多难看!
她便点点头,“好吧。”
楚镇吻了吻她的手心,眼中沐浴着细细的光辉,“等了这么久,朕总算可以让你站在朕身边方寸之地。”
套用那句俗话,这是常人的一小步,却是林若秋的一大步,她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与皇帝比肩站立,不再有任何人居于其上。
林若秋只觉心中一片柔软,软得几乎化开。用不着那些繁文缛节的洗礼,她现在就觉得很幸福,很满足,整个人都如置身于天堂之中,就算是立时死了,她也甘之如饴。
中秋宴上,皇帝乘着酒兴便宣布了立淑妃林氏为皇贵妃的消息,众人先是一怔,继而便齐齐举杯祝贺。毕竟皇帝此言一出,等于后位人选就确定了,太宗皇帝的胡皇后就是先封皇贵妃、几个月之后再立的皇后,可见楚镇是个遵循旧例的好皇帝,不像先帝那个多情种子,为了昭宪娘娘将整个后宫搅得腥风血雨。
如此一来,连林淑妃的独宠都不怎么可恶了,毕竟她除了霸着皇帝这条外,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地方,而无论从品行还是能力来看,她都是宫中嫔妃的佼佼者,若要立后,舍她其谁?
林若秋含笑接受众人的祝福,虽然她是以茶代酒,只肯喝酸梅汁,楚镇却怕那梅汁喝多了伤胃,数杯之后,就让人将她手中的铜盏撤下去,至于剩下的,当然都由皇帝代劳了。
殿中气氛热烈,一片喧嚣中,唯独谢贵妃所在的方位分外冷清,去年的中秋宴上,她并未输掉风头,靠着多年经营,还是能在后位的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却已败了,败得分外惨烈,甚至无人想到来慰问半句。
她看着灯影下一杯接一杯喝着闷酒的赵氏,心道你我其实都一样,都输给了那个女人,但并非不如她,只是输给了皇帝。说到底,林氏比她们都要聪明,从一开始她俩就选错了路,注定是要输的。
她轻轻抬头,望向高台上光彩照人的女子,这么多年,她到底是真爱皇帝,还是在做戏?她不信这世上真有两情相悦,何况在宫里,一旦付出了真心,没人能够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