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得知自己逃不脱去做道姑的命后, 姜彤就理智地着手准备各种东西, 争取到时不至于两眼茫然, 缺这缺那。
且她还让卢景程帮着打听了太元观。
细说起来这太元观建观至今有百来年历史, 当初也有香火鼎盛的时候。
众所周知大周朝圣祖起于微末, 乃贫苦出身, 从小在乱世里挣扎求生,青年时期机缘巧合加入了一支队伍, 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而这些同太元观有何种关系呢?
却是据传闻圣祖无父无母,流浪长大,幼时常靠一道观接济勉强讨些吃的填肚子, 安然长大。后打得这天下,平息战火后,定都上京。
年老时, 无意在京中发现了一所道观, 就是这太元观, 太元观和当初圣祖幼时寄活的道观竟巧合地是同一个名字。
因着这个缘分,圣祖对此观心生好感, 提笔给太元观赐下三个御字,命人做成匾额, 挂在道观门口。
太元观只是个小观, 位置也很偏僻, 但因为圣上亲临赐字,那年香火就多了起来。
圣祖在世时,太元观香火鼎盛, 每日香客络绎不绝,因着这个,道观后面甚至还扩建了许多。
然不知道为什么,太元观修整扩建之后,圣祖再没去过太元观一次。
再后来,圣祖薨逝,新帝继位,渐渐地,太元观这所地处偏僻的小道观开始归于平静,没落。
到如今,有心打听的人还能知道太元观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日子,老一些的人记得些许,但更多的人却不知其名。
后又因佛教兴盛,许多佛寺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道观愈加地凋零。现京城里香火最旺的乃是崇明寺,崇明寺寺内供奉十二佛,寺院极大,僧侣众多。
谁人不知道孝康端太后的长命灯常年在崇明寺供奉着,每日自有高僧念经祈福。
说甚让姜彤太后祈福,不过是一个借口,好将人打发掉罢了。
姜彤坐在马车上,仔细捋了一遍自己知道的太元观信息,心情倒没什么波动,左右已经到了这个地方,走一步看一步便是。
这一趟路途一走就是两个时辰,不得不说太元观位置实在有些偏僻,这也莫怪城里人不爱来此,想来这也是一个原因。
同崇明寺相比,崇明寺有名气,寺院又建得雄伟气派,同样坐马车,从内城过来只需大约一个时辰,路程上就近上很多。更别说崇明寺的规模远不是太元观一个道侣不足百人的道观能比的。
马车行至太元观门口时已经是晌午,五月份天气虽然不热,但走这一路不少人身也出了薄薄一层汗。
几天前皇宫就有太监过来,奉口谕说过陛让一位女子过来清修替先太后祈福,让观里心里有个数。
马车一停丫鬟先行下来,卢景程亲自扶着姜彤下马车,八月被抱着跟在后面,六个侍卫领头往里去,早有十几个道姑在门口指引将人引了进去。
姜彤抬首看见上悬一块匾额,黑色底,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太元观三个烫金大字。
这道观着实无甚人气,当正午,姜彤一路走进,目之所以,无一香客,非常冷清萧条。
没多久,观主就来了,姜彤观之,对方应有五十岁上的年纪,脸色略微苍白,身姿削瘦,穿着一身青灰色道袍。
面色很是冷淡。
那六名侍卫具是一脸严肃样子,将一份文书交予观主,又吩咐不得随意外出这些话,最后看了一眼姜彤和卢景程,才一挥手,一行人就此离开。
卢景程没准备跟着一起走的意思,看着观主让人带姜彤去了给她准备的地方。
从圆拱门进来的一个小院子,一排四间大屋子,左右两边带着一处小耳房,看起来非常旧,门和窗户处有大片剥落的青漆。
好在虽然旧,却是打扫干净了的,没发现蜘蛛网什么的,几个丫鬟连忙去将门窗打开通风,到底是没住过人的,有潮气,略有些闷。
领着他们过来的两位道姑年岁不大,大约是没见过他们这样的人,眼睛不时悄悄往姜彤这边瞟。
说是圣人派来出家的,然不止生的美貌,随行还带了这么多箱笼。
再看卢景程一脸生人勿近的脸色,想着或许是位贵人,大约是招惹不得的。
四间屋子,自然左边最大的两间让姜彤住,喜儿带着慧儿一起整理姜彤的箱笼。
屋子里什么都没有,靠着墙灰扑扑一张土炕,再有一方桌两把椅,喜儿看得一脸难受,这也太简谱了。
阿贵和元宝两人去外头借了两个木桶,打了水来,让喜儿和慧儿把主子房间再打扫下。
这屋子让人收拾的时候肯定不会那么用心,只大体没灰尘。
八月没让人抱,自个乖乖在院子里玩耍。
姜彤看着卢景程也不知道还说着什么,他总归是要走的,又能留多久。
然开口只说了一句:“相公陪我在此处走走吧。”说完,上前拉住卢景程的手,一起从圆拱门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