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回到永安侯府之后,却闭门大睡三天,随后悠然等着会试结果。
他倒是逍遥了,可考场内却是闹沸了天。
果不其然,顾椿读完这篇策论之后大惊失色,死活不给私下传阅,若非东宫一直留心赵秉安的答卷,恐这几张纸会被人想方设法毁了去。
太子一直以为赵秉安是心腹,是干将,得了这篇策论之后却觉得两人合该是知己!
何为良材,何为远见,这字字句句可都踩到了太子的心坎里,当堂就拍下了会元。
听不得顾椿这个老顽固一直在耳边聒噪,太子连夜快马出场,带着这篇策论进了乾清宫。
乾封帝或许是个不合格的父亲,但不可否认,他一直为成为一名明君奋斗着。这份策论含金几何,他心里门清。
他倒不信这原意是赵秉安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能想出来的,极有可能是赵怀珏在后辈面前提及了几嘴政治抱负,而永安侯府那小子添油加醋就拿出来卖弄了。
不过,就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锐气,足以证明那个小家伙也是个不凡的。
赵家这叔侄俩倒都是干才的料!
正好,赵怀珏在浙江练好了就诏回来替他对付顾椿,而赵秉安这个小的,丢在翰林院磨上个一二十年,留给元澈保驾护航。
乾封帝不想让锐器早折,所以打算将赵秉安的名次压一压,以他四元及第的身份,压到二十应该就不会引人注目了,可他没想到,太子已经定了会元,君无戏言,这下,赵家那小子麻烦了。
太子这用人之道啊,真是,毫无长进……
“诏太傅入宫,朕有要事相商。”
既然要用赵家,那就要提前施恩。赵家那小子此次锋芒毕露,世家指不定会杀鸡儆猴,紧紧太子的皮,这时候,得有位德高望重权倾朝野的巨擘出来罩着才行。
沈炳文,无论从私情还是从公务上来讲,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乾封帝先前已经暗示过了,沈首辅的政治资源将来会一分为二,赵怀珏一份,邵文熙一份,其余人谁也别想染指。
沈家本身就是江南数一数二的世家,若非出了沈炳文这么个“吃里扒外”的异类,江南魁首还轮不着苏家来坐。
纵然如此,沈炳文登峰造极的人情功夫也维护住了他与各大世家的情面,让他出面说和,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沈老大人好容易躲了一阵清闲,就被乾清宫内侍再度诏了进去,他还以为是哪处又出了乱子,没成想是要给太子收拾烂摊子。
抖了抖那几张薄纸,沈炳文不得不说,赵家那小子确实是干户部的料。可惜啊,还是年轻,这也太过直白了,条条桩桩都直指世家的钱囊,这小子若非出身武勋,非得祸及满门不可。
再者说,东宫点这样的文章出头,未免不合时宜,不是他老人家看不起这位储君,实在是他老子都没这个能耐正面杠,东宫这么莽撞的冲出来,除了被削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甭以为太子储君之位稳如泰山,那些世家就没办法了。要是天家父子同心,那还好说,不过就他们这位圣上,还是算了吧。
要记得东宫下面还有位皇太孙呢,那位可也是正统。
虽说架空皇帝的太子罕见,但世家当道的时候可也不是没有过。只要乾封帝流露出半点心思,那些利益受损的世家绝对扑上来将东宫咬成体无完肤。
届时,朝局势必大乱!
“既然太子殿下已经当众点了会元,那即使改口也已经毫无意义了。不若让赵秉安背点污名,也算是磨练磨练少年人的心智。”
这篇策论绝对不能流传出去,顾椿那里他有办法封口,就让外界以为是太子偏袒了自己人,所以点了这个头名。
至于说士林中的清名,呵呵,冲赵秉安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就知道那不是个迂腐的小子,再说,不是还有场殿试吗,届时金殿传鲈,真才实学谁也挡不住。
太子一腔热情却被接连浇了两盆凉水,心里的感觉可想而知。
本以为熬过了夺嫡,前面就是康庄大道,却不想他才刚刚上路就被现实凌空一巴掌抽醒了,江山不是那么好坐的,纵使成了九五至尊也未必能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