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砚书在知道皇上也想知道《一代名相》的后续的时候, 也没有现在这样惊讶。
虽然在温居宴之时,温清霄身上那清冷如谪仙的人设似乎已经有了些许崩塌。
但在顾砚书眼里,温清霄依旧是一个霁月清风, 才高八斗之人。
像是《一代名相》这样, 放在后世便是一些文学家眼中不怎么入流的小说, 就是在天齐, 也是正经人口中那些于学问无益的杂书。
怎么看, 温清霄怎么也不像是会被《一代名相》所吸引的模样。
但是现在温清霄又的的确确在问他后续。
看到温清霄脸上略带一些羞赧的模样,顾砚书隐藏起了心中的意外与惊讶。
保持着冷静, 用寻常的语气询问着:
“温六公子手中的话本,写到什么地方了?”
为了方便日报奇谈怪志板块的印刷,顾砚书直接将《一代名相》的书稿交了一部分给温清霄。
温清霄地咳两声, 给了顾砚书答案:
“咳咳,恰巧写到贺三参加府试的情节。”
温清霄手中的话本子,进度甚至还要比归园居中的说书先生要快上一些。
要知道现在归园居中的说书先生, 也才说到了这学堂先生略施小计,让贺五问贺家父母拿出了户籍交予学堂。
最后夫子则是将户籍交给贺三,趁着这个机会, 贺三顺利报考了府试。
而温清霄手中的话本子, 已经写到了贺三以做工的东家说府城那边需要帮忙, 需要去府城一趟为借口, 顺利向贺家二老说了他要去府城之事。
贺家二老对于贺三想去府城之事并不赞同。
一会儿说谁知道贺三是不是真的去做工, 一会儿又说贺三走了家中的农活少了一个人做,像是在顾忌着什么。
最后还是在听到去七日便有一贯钱之后, 犹豫了一日,才终于松了口。
那一贯钱,完全是贺三以前依靠着另外一份工, 偷偷攒下来的。
这一次没有贺家二老在考场外盯着,贺三进入考场比上一次更加顺利。
……
温清霄手中的话本子写到这里便结束了。
彼时温清霄正看得津津有味,对于后面的情节也拉满了期待。
贺三能够顺
利通过府试吗?
通过府试后便是秀才,相当于有了官身,贺三在贺家的日子应该就能好过一些了吧?
若是不能,接下来的乡试与会试又应当如何?
贺三的积蓄也不过才两贯钱,回去之后还要将其中一贯交给贺家二老,剩下的一贯钱如何支撑接下来的生活与学习?
然而现在,因为话本子的戛然而止,温清霄心中的疑惑都得不到解答。
现在见到顾砚书,再三纠结之下,还是决定向顾砚书问一问这话本子的后续。
在这之前,温清霄鲜少看话本子这样的杂书。
这样杂书,在正经的读书人眼中,完全是不务正业。
也是因为如此,温清霄还觉得颇有些不好意思。
好在顾砚书脸上未出现异样的神情,倒是让温清霄心中的羞赧有了些许缓解。
顾砚书闻言后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温六公子稍等片刻。”
随后,顾砚书便直接将站在门外的止戈叫了进来,吩咐他回王府一趟。
说来也凑巧,因为皇上也在看《一代名相》的话本子,顾砚书前两日才让说书先生整理了两册出来。
虽然按照现在的整理进度,也没有比温清霄手中的话本子快上多少,但也聊胜于无。
趁着止戈回王府的这段时间,顾砚书与温清霄又将话题的重心转移回了这日报之上。
刚刚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商议,恰好现在可以说一说。
温清霄这小院儿离厉王府不算远,止戈的脚程也很快。
莫约一盏茶的功夫,顾砚书和温清霄刚说完正事,止戈便将《一代名相》的话本子拿了过来。
当初《一代名相》这个话本,顾砚书除了开头的时候手把手教了一下那说书先生,后面的情节,也就只给了那说书先生一个大致的框架。
所以对于后面的情节,顾砚书还真是不那么非常清楚。
索性现在也没什么事,顾砚书干脆便跟着一起翻看了一下。
顺便看一看这话本子到底有什么魔力,让皇上和温清霄都忍不住向他追问后续。
一看,顾砚书便发现,这依旧是他熟悉的大男主升级流爽文。
但或许是因为那说书先生本身便有些学问,
也或许是因为受到了顾砚书地点拨。
在故事的**与起伏的节奏设置上,的确十分抓人。
就算是放在后世,这样的节奏与情节设置,也能吸引来一大片的读者。
而温清霄也终于看到了后面的情节,心中的困惑也有了一定的解答。
府试考试结束到放榜,中间大抵需要五日左右的时间。
贺三当初给贺家二老说来府城时,也只要了七天的时间。
去掉在路上和考试所用的时间,现在也就剩下了两天,自然是不能等到放榜了。
最终贺三到底没有等到放榜的结果,便匆匆上路,走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中后,贺三先是交了一贯钱给贺家二老,平了这七日不在家时,贺家二老因为做多出来的那些农活心底的怨气。
后来也不忘去学堂向夫子报平安。
这个时候,夫子却直接问贺三,他对以后有如何打算?
贺三当时还有所不解,但是却被夫子接下来的一连串问题给问蒙了。
童生试尚且可以用瞒的方式参加,但童生试之后呢?
乡试与会试应当如何?
先不说会试,就说这乡试,便需要去省城参考。
现在贺三想要去府城一趟尚且如此费力,届时去省城岂不是更需要谋划?
还是说待到贺三考取秀才之后,能够让贺家二老转变态度?
转变态度?
贺三知道这无异于异想天开。
贺三不是突然变聪明的,他的聪颖,从幼时便有所显露。
当时便有不少人同贺家二老说,将贺三送去学堂,说不定能有大作为,到时候他们只管等着享福便可以了。
贺三清楚的记得,贺家父母听到旁人这样的说的时候,脸上非但没有一丝喜色,甚至还会隐隐透出一丝愤怒。
回到家中之后,便会责打他一顿。
说他不知谦虚,半桶水响叮当,有些本事便喜欢向旁人炫耀,简直不知所谓。
儿时的贺三尚且不知这是为何,只能凭借着本能,越来越沉默,在外人眼中表现地越来越木讷。
到了后来,便没有人再说过类似于“贺三以后一定能大有出息”这样的话了。
渐渐长大了,贺三便明白了,父母并不愿意看到他优秀的
模样。
虽然不知道父母为何会有这样的思想,但贺三也学会了藏拙。
也是因为这样,贺三明白,若是让贺家二老知道自己考取了秀才,他们的态度恐怕不会有丝毫改变,甚至还会变本加厉。
想到这里,贺三原本因为参加府试而雀跃不已的心也瞬间平息了下来,整个都如坠冰窟。
没错,现在一个童生试尚且如此艰难,日后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