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这次回京,甚至可以说是凯旋,其声势浩大到即使平日里不太关注朝堂之事的百姓也都有所耳闻。
甚至在大皇子还未回京之时,便已经有不少消息传入了京都。
什么大皇子这次为了绍城之事劳心劳力,为了赈灾之事能够顺利进行,一概事宜都亲力亲为。
还说什么大皇子心系百姓,体察民情,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不说,甚至在赈灾之时为了更好地体会民生,还与百姓同吃同睡。
还有什么大皇子殚精竭虑,即便自己感染风寒身体不适,为了灾情依旧不肯休息,还亲自去一线实地考察。
……
一番言论直把大皇子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就差没有说大皇子当为天下皇子表率这种话了。
要是单单只是这样也就罢了,这些人在夸大皇子的时候,还不忘拉踩厉王府一把。
又是说厉王府对这次赈灾之事毫不关心,又是说厉王府不过是捐了区区五十五万两,便想要闹得天下人皆知。
这些话,可把五皇子气了个够呛,缓了好几天也没能缓过来。
这不,听说明日去绍城赈灾的队伍便要抵达京城的消息后,直接在厉王府中,将大皇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能他能就他能!一边说厉王府对灾情漠不关心,一边又说什么厉王府捐了区区五十五万两就恨不得闹得天下皆知,他就不觉得这话自己说着都自相矛盾?”
“还和灾民同吃同住,三皇兄在外征战之时难道不是一直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吗?还殚精竭虑……我呸!这话他自己说着不亏心?”
“赈灾有功而已,谁身上还没有几个大功了?三皇兄退敌百里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儿吃奶呢!”
……
眼见着五皇子越说越过分,秦戮终于忍不住出声制止:
“好了,越说越不像样子了!”
“臣弟这不是心里气不过吗?”
当然五皇子也知道自己有些话说得的确不合时宜,到底没有再继续。
等到五皇子脸上的神情逐渐冷静下来,秦戮才重新开口:
“大皇子想趁着这个机会让父皇给他封王,造势厉害了一些,也是正常。”
“他居然还在打这个主意?我看他是在做梦!”
五皇子想也没想便低斥了一声,语气中满是不忿。
现在几位成年皇子之中,只有秦戮一人被封了亲王,这也是秦戮在面对大皇子之时,最大的优势之一。
当初秦戮封王有多困难,五皇子可是一步一步亲眼看过来的。
依照前朝的惯例,秦戮在征战的第二年,身上的功劳便已经达到了封王的标准。
但大臣的提议却被父皇按下,说是秦戮年龄尚浅,彼时封王不算最好的时机。
当时秦戮与大臣们觉得皇上这话说的的确有理,便没有坚持。
谁知道这一退让,便是整整四年。
接下来的每一年,皇上都有新的接口,压下给秦戮封王之事。
在秦戮回京那一年,大臣们建议给秦戮封王的谏言再一次被驳回后,三皇子一脉便知道,接下来的几年里,除非秦戮再次出征,否则封王机会渺茫。
事实证明,众人并没有猜错,接下来两年,这些奏折都被皇上压了下来。
直到年前秦戮大婚,这件事才有了新的转机。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皇上给秦戮封王,是给他的补偿。
正妃为男子,以后即便顾砚书亡故,续弦再娶,嫡子也要矮上旁人元配正妻所出一头。
秦戮战功赫赫,封王尚且如此困难,大皇子凭什么以为仅仅凭借一个绍城雪灾,就能顺利封王?
然而五皇子下意识反驳之后,却没有听到赞同的声音,心中便察觉到了不对。
抬眼再触及自家三皇兄及三皇嫂的神情时,心里便是一个“咯噔”,颤着声音开口:
“父皇不会真让他如意吧?”
“十之八九。”
说这话的人是顾砚书,也正因为是顾砚书,五皇子心中那股不好的预感,瞬间变提升到了顶点。
就他对三皇嫂的了解,能够让三皇嫂说出“十之八九”这样的话,那意思其实就和“十成十”差不多了。
转眼看向三皇兄,岂料却看到了秦戮点头的模样:
“据说父皇从前两日开始,便已经开始在考虑封号了。”
“凭什么?”
当即,五皇子便有些忍不住了,凭什么三皇兄封个王就这么困难,大皇兄封王就这么容易?
顾砚书想也不想便冷哼了一声:
“当然是凭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自从京都日报步入正轨,归园居以及邀月阁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之后,京中的泰半口舌便都已经掌握在了厉王府手中。
在京中最开始出现大皇子在绍城的表现有多么出众的时候,顾砚书便已经有了察觉。
但彼时,顾砚书还不知道大皇子一脉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野心。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大皇子的功劳逐渐在百姓中名声鹊起后,再结合大皇子一脉的官员前些天的表现,顾砚书倒是品出了大皇子的一两分盘算。
那个时候,顾砚书便和秦戮就此事商议了一番,最终得出的结论,便是皇上最终可能会顺势而为。
至于五皇子说的凭什么。
当然是凭大皇子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凭厉王府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大皇子一脉被压的越来越抬不起头来。
凭温清衍在户部之中混的越来越风生水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连户部尚书也要避其锋芒。
凭现在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玩儿的一手出神入化的制衡之术,端水二十余年从未翻车。
“那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大皇子的奸计得逞?”
五皇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一点的。
亲王,那是何等的荣耀?大皇子如何配?
“瞧你这话说的,咱们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了。”
顾砚书轻轻看了五皇子一眼,唇角微微上扬:
“咱们还要顺着大皇子的意思,推波助澜呢。”
听到顾砚书前面一句话,五皇子甚至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听到了顾砚书后面的这一句话,顿时有些懵:
“什么意思?”
然而这一次,顾砚书却只给了五皇子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没有再回答他的问题。
而后,五皇子从厉王府出来后便发现,京中夸奖大皇子的声音是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花样百出。
就短短的一炷香的功夫,五皇子就听到了不亚于十个人夸赞着大皇子才能过人,能够让大皇子负责这次赈灾事宜,简直就是绍城百姓之福。
最后气得五皇子连原本准备去的归园居也不想去了,直接打道回府,将自己关在了卧房里生了大半天闷气。
可五皇子的这番举动,对于京中的这些言论没有任何影响不说,这些夸赞大皇子的话语,甚至还愈发地甚嚣尘上。
最终,这些言论,在第二日的《京都日报》发行的时候,直接到达了巅峰。
因为翌日,《京都日报》又久违地增加了副刊。
有了上次副刊的经验,这一次,京中的大部分百姓都知道,《京都日报》的副刊,不需要人们识文断字便能看懂,甚至配合图片,还有可能学到一两个字呢!
所以《京都日报》今日增加了副刊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大书铺中的报纸,便在短短的一个时辰内相继宣告售罄。
没错,自从元宵募捐结束之后,《京都日报》的报社便开始实行批发制,经由书铺零售的模式了。
而那些没有买到今日的报纸的百姓,则是纷纷竖起耳朵听介绍有没有叫卖的小贩,同时与买到了日报的友人们挤到了一起,开始看今日的副刊会是什么样的内容。
很快,百姓们便发现,今日的副刊,好像是上次副刊内容的延续。
有了百姓们和朝臣们的捐款后,绍城赈灾银两短缺的问题,瞬间便得到了解决。
这个时候,副刊还专门画了两幅图,向慷慨解囊的百姓们表达了感谢。
这两幅图也是看得所有人会心一笑。
当初他们捐款之事,一心只想帮助绍城的灾民,也没有想着能有什么回报,得到什么样的感谢。
但若是有,大家心情自然会更好一些。
紧接着,便是绍城现在的情况。
原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灾民们,都穿上了厚衣服,吃上了热乎的饭菜。
感染了风寒的灾民也得到了医治,逐渐康复。
而那些被积雪压倒的房屋,也逐渐得到了重建。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看得人心情开阔。
当然,这里面的每一幅画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身影,从其身上的服饰中的纹样便能看出,那是前去赈灾的大皇子。
在副刊的最后,《京都日报》还专门写了一篇给大皇子的感谢信。
上面如实记录了大皇子这段时间赈灾的辛苦,同时在最后,还赞扬了大皇子的这番行为。
说面对灾难之时,众人应该像大皇子这般,心中有大爱。
也是因为这一份副刊,百姓们心中对于大皇子的赞扬,又一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每日日报发售的时间是在卯时末,等到朝臣们知道今日的《京都日报》的内容时,已经是早朝结束之后的事了。
看着日报上的内容,不少人都直觉不对。
今日的《京都日报》,贯彻了以往一贯的水平。
紧跟时事、除了奇谈怪志板块之外,力求真实,确保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