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康熙与佟佳氏争执时虽特意避开了外人, 但还是有人偷偷报到了俞青耳边。
俞青听完, 轻叹了口气, 怪不得这两日玄烨神色有些不对, 原来是因为此事。
权利真的能改变一个人,她还记得当初的佟佳氏是多么谨小慎微,没想到在太后的位置上坐久了,这野心也变得这般大了。
不过这事也提醒了她, 玄烨已经长大,这朝政确实应该交给他了。
这么些年下来,她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也不可避免出现些为谋私利而打着她的名号行事的。
还有那些野心膨胀的, 已有不少人暗示过, 让她效仿武后, 她虽然没抱私心,但长此以往定会酿成大祸,那她这些年来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是时候该结束了。
又是早朝时间, 乾清宫外聚集了一大批等待朝会的大臣们。
如今朝会的规矩早已改了, 原本的早朝时间是寅时, 也就是凌晨三点。
说起来上朝也是件辛苦差事,其他时节还好,这大冬天的,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实在太折磨人了。
年纪大点的老臣更是难熬,顶着风雪上朝, 在朝上一站就是一两个时辰,折腾一通下来几乎能去掉半条命。
因此俞青便改了规矩,由原来的每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朝会时间也从寅时改为卯时。
当初这事提出来的时候满朝无一人反对,大臣们罕见的达成了一致,心里都高呼太后千岁。
而自从改了规矩,除了几次大型的朝会,每次来的人数也减少了许多,三品以下都不必上朝,若有宣召则会另行通知。
然而不知为何,今日来朝的大臣却比往日多了一大半。
姚启圣看了眼乌泱泱的人群,见连宗室的几位老王爷都来了,心下暗自疑惑,今日怎么来了这许多人?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姚大人,今日人来的这般齐全,可是太后她老人家有什么要事吩咐?”户部一个大臣耐不住心下好奇悄声打听道。
他们这批人都是京城书院出来的,自然而然打上了皇太后的标签。他们大多是贫寒出身,素日里也会互通消息,颇为亲近。
人人皆知姚启圣是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从名不见经传的落魄书生一跃成为大清朝的内阁大学士,这传奇经历让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姚启圣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之前并未听到什么风声。”
心中有些不安起来,总觉得今日会发生什么大事。不过直到议完朝政,也没发生什么事,不禁暗笑自己疑神疑鬼,明明太平无事,偏要多想。
然而片刻之后,发生的事让他将这四个字吞了下去:太后还政,退出朝堂。
殿内一阵静默,众大臣面面相觑,万万没想到俞青竟会这么突然交还手中权利。
康熙也是满面惊愕,半晌才反应过来。“母后,儿臣惶恐,还请您收回成命。”
俞青微微一笑,“不,这几年你很好,母后已经没什么可教你的了,当初是因皇上年幼,又受先帝遗命,哀家这才暂摄朝政,如今皇上已经长成,这肩头的担子也可以放下了。”
以襄亲王为首的一干大臣互视一眼,上前行了一礼,道:“还望太后娘娘三思,皇上尚且年幼,这朝政之事还需您主持大局。”
俞青抬手止住了众人的议论,沉声道:“此事我意已决,众卿不必再议,自明日起,各部诸事皆上奏于皇上,不必再送往寿康宫了。”
姚启圣跟着俞青的时间最久,见状便知她主意已定,当下闭紧了嘴吧不再多言。
其他人见状,也默默退了下去。
宗室一干老臣却是大喜过望,随着康熙年纪渐长,这亲政之事也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这些年大清的变化他们不是看不到,只是皇太后再英明神武,那也不姓爱新觉罗,长久把持朝政终究不妥。
原本摄于太后威势,众人不敢多言,今日接到通知请他们上朝,心下原本还有些惴惴不安,以为会是什么祸事,没想到没想到是喜从天降,太后竟会主动退出朝堂。
此事能和平解决再好不过,众人欢喜的同时也不禁心生敬意,平心而论,若是换了他们,绝不会舍得这么轻易放下这偌大的权利。
当下恭恭敬敬的跪下行礼:“太后圣明,臣等遵旨!”
其他人见状,对视一眼,也不约而同跪了下去,“太后圣明,臣等遵旨!”
康熙六年四月,母后皇太后还政于皇帝,年满十四的康熙皇帝亲政,母后皇太后退居南苑,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日,上聘皇后赫舍里氏,行纳采礼。九月初七日,为第二日为大婚吉日,康熙帝遣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之后行大征礼,册立索尼之女为皇后。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冬,临近除夕,紫禁城内上上下下又开始忙碌起来。
乾清宫内,康熙批阅完最后一份奏折,放下朱笔,揉了揉额角。
年下事多,几乎都凑到一块儿了。每日光是看各处送来的折子就要花上好几个时辰,饶是他身体素来强健,此时也有些疲惫。
梁九功轻手轻脚上前,把热茶放在案上,轻声道:“万岁爷,您都忙了一个多时辰了,要不要歇一会儿?”
康熙摆了摆手,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呼了口气,靠在椅背上,道:“皇额娘的銮驾现在到哪里了?阿思海可有信传来?”
阿思海是虎贲军的佐领,奉康熙之命前往广东迎母后皇太后回京,已有三个月了,算算行程也快到了。
梁九功忙道:“阿思海大人今早传信过来了,母后皇太后的凤驾已经抵达通州了,明日晌午便可到了。”
康熙闻言,神情蓦然柔和下来,眼中浮现喜悦之色,精神也忽然好了起来,笑道:“皇额娘一去五年,总算是回来了,梁九功,传话下去,让文武百官明日午时去京城城门侯着,恭迎母后皇太后。”
梁九功答应了,正要出去传旨,又被康熙叫住了,“慢着。”
梁九功闻言顿住,垂手站着。
室内沉默片刻,康熙叹了口气,道:“还是算了,皇额娘素来不喜这些排场,如此兴师动众,只怕反而会惹她老人家生气。
这样罢,大臣那边便罢了,你去宫里传话,让阿哥们明日午时前都到乾清门候着,另外让皇后带着各宫主位在寿康宫前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