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中,双方选手猜币,王超一如既往的没有运气,被林笠抢先一步拿到发球权。
林笠没怎么思考,直接发了个短下旋。
这个球没有什么讲究,纯粹是他本能的选择,他很严格的执行了孙天龙的叮嘱,在发球的时候完全不考虑王超会怎么接球,他又该怎么衔接。
因为理论上说,只要他一算计,就可能比王超少算一步,落入彀中,但如果根本不算,那么在赛场这种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分法局势中,他就可以强行把结论导向混沌不明,大家谁也别算,全凭运气和本能来发展局势,再以硬实力和基本功一决高下,一如上午白峰那场球第一局的第三和第四个球。
但是很奇怪,王超就像是早有预料,他这个球刚一发,王超的身躯已经细微调整,变成了一个台内抢攻姿势,然后非常顺手的一个台内暴挑。
注意,是暴挑,代表王超早已经蓄势待发,做好了百分百的搏杀准备,这个球打成了就得分,被接过来就认栽,根本不存在后续。
这个球过于突兀,本身质量也高,直接把林笠给挑死了。
1:0,王超先拔头筹。
这并不奇怪,因为当林笠要靠本能来打第一局球的时候,就代表他和上午的白峰一样,在处理球的时候一定是先看清楚球路,然后再做反应的顺序,这样就一定比提前预判的反应速度要慢那么一丁点。
更何况,他身材微胖,力量极大,走的本身就是单板质量的路子,而在移动速度上并不突出。
林笠再次拿到发球权。
作为一个老将,他打过太多比赛,以至于持球的那一刻脑子里就不由自主的开始算球:我发短下旋,他直接暴挑,说明他今天搏杀的欲望很强烈,按理说我应该遏止他的搏杀,打断他的节奏,那么我应该让下旋更强烈些,或者打他意料之外的空档,那我到底是高抛提升旋转度呢,还是偷长找他的空档呢,哦,不对,说不定他猜得到我会这么想,然后……
林笠的思路在这里戛然而止,因为他蓦然想起现在并不是算球的时候,虽然第一个球输得有点奇怪,但他依然该放弃算球,用毫无道理的发球选择来逼迫王超与他一起懵逼。
他刚刚其实已经分析出自己应该发个高抛转下旋球了,但既然分析这件事情本身是不对的,那么发高抛转下旋球也肯定是不对的。
所以他用力摇了摇头,把乱七八糟的思绪全都驱逐出去,稍微沉吟之后,发了一个勾手逆旋转。
这球发到了王超的反手位中台位置。
其实面对王超这种左手将,理论上说无论正旋转还是逆旋转发球,落点都应该尽量选择正手位的,但乒坛毕竟正手将数量远大于反手将,所以林笠在过去的那么多比赛中,每逢发勾手,绝大多数都是找的反手位,而这一次,他在发球之前其实脑子里掠过了“王超是左手将”的念头,但严格的纪律性依然让他立刻把这点信息抹去了,依然按照本能和习惯发球。
神奇的事情来了。
他一发球,王超就侧身,这个动作这个站位非常自然,简直就像是在等林笠把球喂到嘴边来。
等他摆好姿势,球就真的到了嘴边。
然后王超来了一个七分力气的正手爆冲。
这一次他没采取搏杀的方式,因为搏杀毕竟是双刃剑,而现在却属于天赐良机,他只需要拿到进攻的主动权就好,没必要跟对方拼命。
林笠这球发出去的时候心里就没底,也是因此下意识多了几分防备,眼看王超爆冲,倒是并没有慌乱,退台半步,稳稳的把球反拉回去。
这种时候就看得出他和白峰的区别了。
白峰的速度比他快,第一个球若是换成白峰来接,哪怕王超是暴挑,白峰也是有机会接住的,一旦接住,甚至可以反杀王超。
这种局面下白峰是强于林笠的。
但现在第二个球,王超启动的是正手重弧圈,想拿主动权,这时候,若是白峰接球,他力量不够强,就必须退台,也没法强势反拉,只能被动拉球,没办法加力加转,唯一能做的是控制好落点和高度,于是理所当然落入被动,如果不出意外,会被王超用组合拳慢慢打死。
但林笠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单板质量。
他明明是被动局面下拉球,却拉出了一个比王超质量更高的重弧圈,给王超制造了极大的困难,逼得王超多退了一步。
这一来,他反倒是不讲道理的抢回了主动权。
王超正手拉。
林笠也正手拉。
王超正手再拉。
林笠也正手再拉。
王超先一步变招,远远的削了一板过去,带着侧旋,试图用这种快慢变化影响林笠的状态。
但这种程度的变招对林笠来说毫无意义,他反倒是趁着这个球速度变慢的机会重新调整了一下身位,双脚落地如同生根,完整的扭腰转胯,手臂抡圆,全身发力拉出一个超高质量的前冲弧圈球来。
这球王超没敢继续对拉,他怕自己的力量化解不了球身上的旋转,只能将球拍调整角度,死死往下压,来了一个借力打力的大力推挡。
这样一来,球倒是过去了,速度也够快,但因为纵深太远,并没有突然性,反倒是球身上没了旋转,在空中的轨迹也就没了弧度,变成了一条简单的直线。
林笠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上前一步,贴台正手强拉前冲弧圈。
王超已经没有机会再对拉了,能做的是调整球拍的位置继续死防。
他就此落入被动之中。
但他并不怎么担心,因为他觉得自己能防得住。
因为四月份的瑞典公开赛上,他就曾经专门研究过如何防守过于暴力的进攻,当时他教范小东用这种方式防御虎克,随后在决赛上用同样的方式防守过范小东。
他是尝过防守甜头的。
但这个球,他在防了足足六板之后,被林笠硬生生打穿了。
王超此前还从未跟林笠打过,他只知道林笠非常暴力,单板质量极高,但到底怎么个高法,到底为什么很难顶,他其实是不知道具体原因的。
后来他在瑞典公开赛成功防住了范小东,便更觉得纯粹的暴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你就算再暴力,也没办法把力量完全变成小球飞行的速度,你更多的是把力量加在旋转上的。
而以王超的手感之超卓,只要他跟得上球的速度,哪怕球的旋转再强,他也可以通过细微调整球拍与桌面之间的角度,来达到完美化解的效果,甚至于,通过借力打力,他反倒可以让回过去的球质量更高,让对方作茧自缚。
更何况林笠还被西斯菲尔德这种无脑选手在反手位硬生生怼死过。
这让王超心底对林笠的评价一直都不高,客观地说,在白峰之下。
但今天他总算知道林笠为什么能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始终排在国家队五大主力第三人的位置上。
原来林笠的进攻,并不仅仅只有暴力,而是内藏玄机。
他挡了林笠六板,几乎每一板,林笠拉球的姿势和发力程度看起来都是差不多的,但实际上,砸在王超球拍上的球,每一板的性质都不一样。
林笠虽然号称单板质量华乒最高,但他追求的其实并不是每一板都尽情发力,而是一直在变,力量有大有小且不说,就连拉球的旋转程度都不一样。
众所周知,进攻型拉球有两个最基本的指标,一个是胶皮与球的摩擦程度,也就是旋转,一个是胶皮对球的推进作用,也就是前冲。
前冲和旋转的比例分配不同,你拉出来的球就有着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性质,有的是重而不快,有的是快而不重,当然也有的又重又快。
所有职业选手理论上都会拉各种各样不同配比的球,但实际上,所有职业选手在实战中,尤其是非常激烈的实战中,拉出来的球都是相对固定的,因为一定有一个比例,是他们最拿手、成功率最高、发力最透彻、威力最大的。
这个比例因人而异,并无正确答案。
事实上就连范小东拉球都存在这个问题,他的暴力进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有落点和旋转方向的变化,而在旋转与前冲的比例上,并无多少细微变化。
落点与旋转方向上的变化,是观众们看得出来的,一目了然,但其实,哪怕是同样的姿势和同样的旋转方向下,把球拉到同一个落点,也是可以有各种变化的,只是外人看不出来罢了。
林笠,正是一个难得的在弧圈球的本身质量上下功夫的人。
这种变化很刁钻,因为非常难以分辨,而当球落在球拍上,速度太快,旋转太强,即便王超的手感再好,也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迅速调整球拍角度与高度,所以,他这六板球越接越是没底,到最后已经对球的力量判断完全失控,明明每个球都落在了他的球拍上,他却硬生生被打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