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白松口道:“再过几天,我抽空……”
奶奶却说:“别等了,今天回来吃饭吧,你爸爸,还有你继母,两个人都不在家。”
她碎碎念道:“昨晚奶奶梦到你了,梦到你小时候啊,像个小粉团儿,我抱着你去邻居家唠嗑,大家就都问我,怎么你家孙女儿,长得这么水灵……”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徐白四岁以前,还没搬到北京,在老家大院生活,记忆也十分模糊。
那时父亲工作繁忙,母亲还没上手家务,奶奶和他们住在一起,帮忙照顾年幼的徐白。
奶奶会把徐白抱在腿上,教她唱儿歌,给她讲故事,跟她说农民如何种地,麦子如何结穗,秋天的田野被风吹过时,会有一片金色的波浪。
徐白趴在栏杆上,稀里糊涂地答应了。
她答应了今晚去看奶奶,因为父亲和继母都不在家。
当天傍晚五点半,徐白离开了公司。
谢平川今天也要加班,无法和徐白一起回去。徐白给他发了一条微信,换了个方向坐地铁,在对街转角的位置,她瞧见了一家包子店。
包子店门铺很窄,老板娘站在外面,拿着一只扳手,修一块掉落的门牌。
没过多久,两人视线交汇。
徐白愣了一瞬,有些不确定:“简云?”
简云报以一笑,用纸巾擦了擦手:“是我。”
她没有徐白的惊讶,好像早就知道了,徐白在附近上班。
重逢在人来人往的长街路上,喧哗热闹都在别处,她们的区域被隔离开。简云端起一笼屉的包子,扶着竹木的蒸笼,招呼一句:“你要不要尝一尝我做的包子?”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也没什么别的东西。”
徐白应道:“好啊。”
包子是新出炉的,不仅有三鲜馅,还有猪肉白菜馅。徐白不敢多吃,随便拿了两个,用油纸袋子装好,放进了自己的包里。
再然后,她开始纠结,要不要付钱。
简云戴着塑料手套,合上了笼屉盖子:“我请你吃,不要给钱了。”
她已经走回了门店内,徐白站在外面看她:“这些年来,你过得怎么样?”
曾经的朋友多年不见,问候的话也不可避免。
因为时间和距离而拉远的朋友关系,却是不可能再次恢复了。原因很简单,她们不再是朝夕相对的同学,也没有藕断丝连的利益牵扯,彼此说话都很注意,像是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简云忍不住坦诚道:“我高中没有念完,就辍学了。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和老公离婚,妈妈帮我带孩子,我在这里开包子店。”
简云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店面的门台:“我女儿七岁了,在上小学一年级……”她笑着问:“你呢?小白。”
徐白心中惊讶,面上未曾表露。
她对“离婚”二字很敏感。
单身抚养孩子,是她另一个注意点。
徐白料想简云过得辛苦,措辞也更加谨慎:“我念完书,就回来上班了。今天打算去一趟奶奶家,所以走到这边坐地铁。”
简云点了一下头,又和她说了两句,便开口告别了。
徐白也和简云挥手,继续走向地铁站。期间她回了一次头,发现简云还在看她,目光有些茫然,好像能从昔日同学的背影里,瞧出一点青葱年少的痕迹。
过往的青春、回忆、和憧憬,像一阵拂过的风,你能感觉得到,却永远抓不到。
徐白迎风向前走,搭了一班地铁,绕了一个街区,在当晚六点整,到达了奶奶家——又或者说,是徐白父亲现在的家。
徐白这才知道,原来他们现在的家,离她的公司那么近。
奶奶没有欺骗孙女,家里确实只有她一个老人。
徐白的父亲、继母、和弟弟,此时此刻都不在家,问及他们,奶奶的回答是:“你也知道吧,你弟弟叫徐宏,宏远的宏,你爸爸希望啊,他志向宏远,将来能成材。”
她把徐白带到餐桌边,接着说:“宏宏不像你,他太顽皮了,今天在学校里,打了一年级的女孩子,把人家牙齿打掉了,你爸爸和继母,都被老师找了过去。”
言罢,奶奶也不想提孙子了。
奶奶准备了晚饭,依据徐白小时候的口味,包括了红烧排骨、糖醋鲫鱼、爆炒牛肉,和一盘油淋辣椒。
她亲手给孙女盛饭。
徐白就坐在客厅里,抬头环视四周。
父亲一家四口的房子,居住面积算不上大,装修风格偏向简洁,墙边贴着日历和壁画,窗台上没有盆栽,只有发暗的烟灰缸。
徐白端起饭碗,但没有动筷子。
她和奶奶聊天,讲到了留学的事,奶奶给她夹菜,顺便问了一句:“小白啊,奶奶都不敢问,你妈妈现在怎么样?”
餐桌就放在客厅,不远处便是沙发。沙发是深红色的,布料略有破损,旁边还有小刀刻痕——大约是调皮的男孩子,无聊时犯下的错事。
徐白扫眼看过,实话实说道:“我妈妈定居意大利了。”
徐白的奶奶上了年纪,耳朵有些听不清,因此老人家“啊”了一声,再次开口问了一遍。
“我妈妈定居了意大利,”徐白抬起头,扬起了声音,和奶奶重复道,“她嫁给了一个香港人,他们都是画家,现在生活得很好。”
没错,母亲也重组了家庭。
父亲这一边,徐白无意联系。母亲那一边,徐白话题渐少。
她没想过游走在别人的家庭中,她早就习惯了一个人生活。
徐白还没拿起筷子,客厅传来开钥匙的声音,她偏过脸看向玄关处,只见正门打开一半,传来男孩子撕心裂肺的嚎哭,以及父亲和继母的大声争吵。
这里不是四合院,是门户独立的高楼,在走廊上发生争执,很容易闹得人尽皆知。
父亲已经顾不上颜面,他心中有怒,几乎是吼声道:“陶娟,你根本不会教育孩子,你看看你把儿子教成了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