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简不知道自己只是去了一趟通讯大楼, 就被大家捧着要去申请名誉教授。
不过在她这里, 名誉教授的称号实在是无所谓, 所以就算她知道了, 也不会有太大反应。
把东西送往通讯大楼之后, 她找了专门的货运公司, 把剩下的货物分别送往沪市和B市。
这时候的货运公司还算严谨,虽然相关的监管不算严格,但至少公司本身会对自己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特别是S市这边的货运公司, 因为市场还算大, 为了揽生意,这些公司本身就对自身有着相对严格的需求, 以确保能跟老客户保持长期合作。
余简找的是一家S市本地相对较大的货运公司。
这家公司的老板听说过余简的名声, 一听东西比较贵重, 直接表示会亲自运送,绝不会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坏。
为了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 还特地在车厢里放了不少泡沫板,尽可能地保障货物运输安全。
把东西寄出去之后, 余简又回到仓库里。
她之前找人从国外购入的电子垃圾品类有很多, 除了现在已经修复完成并已经投入使用的这些电子产品之外, 还有不少零件,或者是损坏度比较严重的电子垃圾。
这些产品想要修复相对较难,重点是它本身不够完整,甚至很多时候可能会出现只剩下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情况, 单从这点看,想要修复它们,要比之前那些只是有部分损坏的电子产品难多了。
好在这个修复器还有分解功能,可以把电子垃圾进行分解,将电子垃圾中还能用的材料分解出来,屯在机器中,可作为之后修复过程中的材料需求。
余简指挥机器人,让它们帮自己把剩下的电子垃圾中相对完好的电子产品挑出来,再将剩下的电子垃圾投入修复器中,将这些电子垃圾进行分解。
修复器在修复过程中,会存储之前修复过的电子产品的设计图,在分解电子垃圾的过程中,它会自动显示是否存在现有电子垃圾可以重组的提示,如果材料足够,就可以进行修复。
余简设定操作摒弃了一些相对技术含量不高,或者是不算贵重的电子产品,但如果是相对高档的电子产品,就选择确认生成。
以修复器本身的功能看,它完全可以做到“生产”的需求,但因为修复器本身的设定,如果不属于电子垃圾,即便投入大量可以制作电子产品的原材料,也没办法使用这些原材料生产电子产品。
换句话说,它只是一台“修复器”,而不是一台全能型的生产机器。
如果想要通过这台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电子产品,是没办法达成目标的。
索性余简也没有要大批量生产电子产品的需求,这台修复器的作用对她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
等到一批批完好的电子产品被生产出来,分门别类之后,仓库里的电子垃圾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余简又给HK那边打了个电话,让袁风希去找船老大,帮她跟船老大协商,看是否能够长期合作。
袁风希倒是好奇余简要这么多电子垃圾做什么。
余简只是表示内地有商人需要这类产品,只是碍于没有渠道,所以只能通过她购买。
这样的答案并不出人意料,袁风希并没有太多诧异,直接去找了船老大传达余简的意思。
对船老大来说,不管是运什么东西,只要他能够赚到钱就可以,可他也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要这么多电子垃圾的。
袁风希在面对船老大的疑惑时,直接转达了余简的意思,同时表示只是运货的事,不管找谁都一样,船老大要是不答应,她完全可以找别人。
船老大对当初跟余简见面的事记忆深刻,直到这会儿也依然记得余简的模样,本以为余简要电子垃圾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没想到竟然真的只是要电子垃圾而已。
他想了想自己在运上次那趟货物时的情况,虽然电子垃圾每次来回运输都是按吨算,对于货船的吃重很深,可同样的,运输电子垃圾是最没有风险的生意,哪怕是国外海关那边,也极为通融,不仅不找他们另外要钱,还会兴高采烈送他们离开。
光是这一点,就给他们节省了不少钱,也使得他们上一趟运输所赚到的钱比正常情况下还要多一些。
船老大想了很久,心里总觉得余简要电子垃圾的事没有那么简单,可又实在找不出有什么问题。
面对袁风希询问的眼神,船老大又稍微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点了头,表示只要余简那边没意见,他也愿意长期合作。
合同正式签订之后,这桩生意也正式启动。
对余简来说,这桩生意她付出最大的就是电子垃圾修复器和两个机器人,有了这些东西,她完全可以躺在家里看书整理资料,只需要隔一段时间去一趟仓库,把新修复好的电子产品寄出去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分别寄往沪市和B大的电子产品也都顺利抵达。
寄到沪市的电子产品是寄给丁才的,里面多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电子产品,问题在于这些电子产品都是以几件几件为批次,总体的量不是很大。
不过好在丁才就是做这方面生意的,哪怕是批次较少,也能顺利卖出去。
由于余简寄货的时候,没有写明货物的价格,他特意打电话过来问了一声,然后按照货物正常的价格打款给余简。
至于货物卖出的利润,因为余简本身就有电器公司的股份,依然是按照电器公司本身的利润分成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