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不过是吓吓黄元,逼他认可这门亲的,如今却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若是不能将黄元告倒,他这新上任才几个月的官就要做到头了。
想到这,心中悔恨万分:早知道杜鹃不能惹,他为什么放不下她,要去惹她?
他并不知黄元这档子事。
当日黄招弟回娘家听说后,妇道人家不知天高地厚,觉得儿子当官了,很是风光,就在爹娘面前吹嘘,说他能救侄儿回来,哄得黄老爹在定亲文书上摁了手印。
姚金贵虽爱杜鹃,却贪心不足,嫌她不能给自己仕途借力,早和山阳县城的豪绅杨家议定亲事了。如今又得了杜鹃,自然只能为美妾。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这杨家正是黄元的养父家。
杨玉荣弃养子,还要归功于姚金贵这个准侄女婿呢。他听说了黄元的案子后,剖析厉害,要杨玉荣及早和这个养子断绝关系,否则一个不好会祸及满门,这才有了后来的事。
可他万万没想到,杨家收养的孩子居然是他表弟,毕竟冯氏一直对外说杜鹃是她亲闺女,无人知道她丢失了儿子。
等黄招弟从泉水村回来说起这事,姚金贵既诧异又不安,便装模作样地写了一封信,心想能救得了表弟便对外公有了交代;救不了更好,将杜鹃纳为妾更没人敢问了。山里人不知世事,好骗的很,想来外公和舅舅也不能怪他,他刚当上官,哪有那么大势力呢。
合该他运气,要坐享这齐人之福。
谁知黄招弟走了一趟府城后,回来说黄元已经放出来了,黄家根本不认这门亲,还把她赶了出来,连顿饭也没给吃,他可气坏了。
也是他色胆包天,况且不知黄元是如何放出来的,还以为原本就是一场误会呢。所以就让亲娘出面,告娘家亲弟弟和侄儿忤逆,自以为拿住了黄元短处,不怕他不服软,乖乖将杜鹃送来。
身为读书人,是万万担不起忤逆罪。
可他却做梦也没想到这个表弟会反告他一状。
如此一来,他拼死也要将这官司打赢了。
大不孝之罪,身为朝廷官员,他更担不起!
因此,他无所不用其极,不仅将五年前杜鹃拒亲的闹剧翻了出来,还怂恿杨玉荣和陈家出面,诬黄元忘恩负义,实乃小人。
黄元也不含糊,在赶走姑妈当日,就已经派人去山阳县搜罗了姚金贵诸多罪证,更挑起严主簿暗中对姚金贵虎视眈眈,随时出手,一击必杀。
表兄弟俩剑拔弩张,展开了一场杀人不见血的斗争!
杜鹃没有上堂,黄元不让她去。任三走时也严厉交代,不许她再抛头露面。因此,她就留在客栈,以为策应。
这日午时,黄老实父子过堂回来,将近六月天气,黄元脸上却如同覆盖一层寒霜,携带一身冷冽寒气进屋。
最会看人眼色的黄鹂立即感觉到了,一声不吭地打了水来给爹和哥哥洗脸,杜鹃又端上解暑冷饮。
冯氏忍不住问“怎么样?”
黄老实立即愤愤地骂“畜生,小畜生!”
冯氏再问,他却说不出了,偷偷地把眼睛瞟向黄元,神情十分的愧疚和可怜,似感觉因为自己有黄招弟这样一个姐姐,生了姚金贵那样一个外甥,所以带累儿子不好过,都是他的错一样。
黄鹂忙扯娘的衣襟,又使眼色叫爹别出声,然后端上饭菜,一家子吃了。饭后,杜鹃和黄元进房里商议,黄鹂在外厅做针线,不许人进去打扰。
姐弟俩在桌前坐了,杜鹃才问道:“有什么变故?”
黄元扯松领口,一边猛扇折扇,一边道:“耿夫子插手了。本来很清楚有眉目的事,被搅乱了。他又是有名望的宿儒,耿家在京中也很有根基,连沈知府也不敢驳他的话。”
杜鹃诧异地问:“他为何帮姚金贵那样人?”
黄元叹口气,将那日林春评价他和耿夫子的画的情形说了一遍,“想是心里不痛快了。不过他们这种人,嘴上是不肯承认这点的。因心里认定我狂傲,有了成见,便轻信杨家和陈家的话,说我忘恩负义,当堂逼养父了结养育之恩,使他背弃骂名;还说杨家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不能因为救了我一个,就搭上全族陪葬,但我却不该忘记救命之恩;又将那日青黛求上门来被我拒绝之事拿出来说,证明我是无情意之人,言下之意,我既然脱罪,青黛如此情义深长,我就该娶她才是。种种言辞,将案子扯得乱七八糟,无人敢驳!我也不敢太言辞犀利,否则更要担一个不敬师长的罪名。”
杜鹃听了倒抽一口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