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缭,你行国尉之职已有一些时日了,对我秦军可有好的建议?”
昭阳殿中,赵政又一次单独召见了尉缭与李斯。
“大王,臣以为,国之征战可分两种。一为不义之战;一为正义之战。那些随意残人性命、夺人钱财、窃人妻女的,都是盗贼所为,不义之举。故而但凡兵者,皆应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如此才可获得世人的支持、长久立足于天下。”
赵政发束金冠,正襟端坐于案前,眸细品着尉缭的话。
“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尉卿所言倒是提醒了寡人。欲攻六国,需找到相应的理由,否则民不安、则国不稳,届时即便我大秦赢的了天下,却也得不了天下。”
尉缭颔首。
“正是如此。以上可统称为胜之有道。除此之外,取胜还分为'威胜'和'力胜'。征伐之间,要随时确保高昂的气势用以威慑敌人,以削弱其斗志,增加我方的胜算,此为威胜。而力胜则是与敌军短兵相接,以战力直攻而胜。”
他略做停顿,眸光愈发晶亮,继续道:
“有道、威胜、力胜这三种取胜之法各不相同却又紧紧相连,只有将其全部处理得当,才可全面掌控征战的主动权。”
“嗯,言之有理。”
尉缭对于赵政,就像是一步行走的书籍。
他总是远见卓识,一语道破,使人如醍醐灌顶,骤然醒悟。
“以臣之见,将帅为军之核心,故而点将甚为重要。要正确分析敌情,慎重选好将领,而后出兵。所点之将需能服众,可拢人心。将帅与士卒之间,就如脑与四肢,需合为一个整体,如此方能让将帅的谋略和判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他又是一顿,正身凛眸。
“再来便是治军。治军必先立法。违背军纪、军令者要施以重刑,严惩战败、投降、逃跑的将领和兵士,使上下畏惧,专心向敌。如此方能将几十万人整齐划一,这般才可做到上得了高山、下得了深水、破得了坚阵,天下便再无人能抵挡它的攻势。”
尉缭笔挺的立于朱红色的大殿中央,口角生风,字字珠玑。
此刻不止赵政、李斯,就连梁儿亦是受教良多。
尉缭的观点虽大多都是在讲兵法,但其中最厉害的却是教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上级与下级之间,同级与同级之间,敌方与我方之间,不同的处理方式都会导致不同的结局出现。
不是只有真的上了战场才叫打仗,人的一生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攻伐。
攻伐是人与人的攻伐,故而一战之关键便是能否掌控好所有人的情绪,包括上与下、亦包括敌与友。
梁儿不禁暗叹,尉缭不愧为跨越两个时代,又活了一百多年的人,他见多识广,对事对人的看法便果然犀利透彻。
听得尉缭一言,赵政已然热血沸腾,起身走下殿中,行至尉缭跟前。
“尉卿之见果然独到,那么不知时隔几年,你对灭六国之策可有新的看法?”
尉缭早料到赵政会问他此事,便未加思索,直言道:
“欲灭六国,秦的问题始终都是要破其合纵。攻破合纵的方法有二。第一便是臣第一次面见大王时所提及的,重金贿赂各国权臣,离间他们君与臣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第二则是在征战的过程中,加快每战的速度,打快攻战,避免过多纠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制服六国,使他们没有机会行合纵之事。”
他敛眸,面上浮现一丝几不可查的笑意。
“当然,这第二个方法只是后话。眼下急需为之的就只有离间各国关系。此项是李斯李大人多年来一直在做的,在臣看来已经大有成效,只不过总还差了那么一小步。”
“哦?”
赵政眸光一动。
此话一出,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好奇。
尉缭对着赵政抿唇一笑,复而转向李斯,笑意更甚。
“李大人可仔细想想,多年以来是否都漏用了对君王而言最有效的一计?”
李斯略作思考,顷刻睁大了双眼,一副恍然之像。
“尉大人所指难道是……”
赵政垂眼,口中幽幽说出三个字。
“美人计?”
见此三字已出,尉缭立即正了面色,双手合于头顶,躬身道:
“大王,臣自请,亲自挑选合适的人选送至各国,或留于君王身边,或留于权臣之侧,为大秦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