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松递给小柳儿的是一个女儿家常带在身边的小荷包,里面装着一封信和几颗更大更圆的东珠。
信也很简单,意思就是让小柳儿时常给她写信,有什么新奇的小玩意儿也记得带给她,东西给周知松就行,他会带给自己。
果真有情况啊!
小柳儿哒哒哒跑去找周知松,周知松早不知道躲哪儿去了。
躲的掉吗?
明儿她们就出发了,就算大哥不送她,他自己的亲爷奶和亲爹娘总要送吧。
“大伯,大伯娘,我走啦!”
小柳儿同张氏打了个招呼又风风火火的跑了。
张氏正收拾行李,来的时候带了几车的农村特产,回去见乡里乡亲,冯氏也准备了不少的京城特产。
“这孩子,长大了几岁,性格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活泼。”
张氏将盛京特产的桂花糕小心翼翼地一盒一盒绑在一起,同一旁将她整理好的东西摞到一处的周大伯闲聊。
周大伯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水,回道:“一直这样活泼才好,她就是家里的小棉袄,一直这样快乐比什么都强。”
张氏就捶了他一把,“是是是,闺女比儿子好!”
周大伯也不疼,继续哼哼道:“本来就是,两个臭小子都在家,你看一个也不过来。”
张氏听到这里就叹了口气,“松哥儿我倒是不担心,但柏哥儿明儿个就回军营了,我这里心里真是不放心。”
周大伯心里也担心孩子,但男人嘛,建功立业都要经历一番辛苦,他安慰张氏道:“你看柏哥儿那个体格和灵巧劲儿,那是在家做农活能练出来的吗?”
张氏想想比自己高了两头的二儿子,虽然黑点儿,但是是真健壮,过年时自己打了他一拳,反倒是自己的手疼呢。
当娘的就是操心多,说完了这个,张氏又开始愁儿子的婚事了,尤其是周知松。
东西也收拾的差不多了,张氏干脆把手里的包袱一绑自己拿到靠墙的包袱处,明儿一早自有家里的小厮给搬到车上。
张氏坐回到周大伯身边,一脸紧张的说,“你看过年那么多人家相看松哥儿,我瞧着是各个都好的,偏松哥儿不松口,你这当爹的问了没有?”
说到这个周大伯也是真愁,眼瞅着大儿子就要满二十岁了,这连亲都没定,这要是放他们村里,是要找不到媳妇的。
张氏等了半天,见他不说话,急的上前捶了周大伯一下,“你到底问没问呐?”
虽然来相看的都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但好歹都是小富之家,书香门第,小家碧玉,这些搁以前也她们也不敢肖想啊!
周大伯吃痛,揉着肩膀回道:“问了,怎么没问。”
“那松哥儿怎么说的啊?”张氏急死了,真想再给周大伯肩膀来一下。
周大伯就哼哼道:“啥也没说,就说他现在在太医院刚立住了脚,要学的东西还多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