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鸣听明白了,程先生是为了给程子昭访寻名师才回京的,同意作为建安候府的大夫,治好了自己,他爹他爷怎么着也要介绍个好老师给程子昭。
不过可能程先生在乡下呆久了,不知道建安侯府虽然富贵,可惜是武将起家和朝中大儒并无多少交集,每朝每代,越是有才气的读书人越讲究风骨,赵老侯爷和王家那是祖辈的关系,否则也不好有交情,文人排外,武将也受不了文人的酸腐,赵老侯爷和一些名师大儒并没有多大的交情。
赵天鸣自己是沾了些赵王两府旧亲的光,好歹当年赵父和王大家有着师徒情谊,虽然王大家生气赵父弃文从武,可是看在赵老侯爷的面上并没有把他逐出师门,这么一来自己也算是他的徒孙,这才能让王大家派了四子来教自己。
建安侯府找老师很好找,可惜名师不好找,这年头文人都怕和勋贵人家搭上关系,一旦被打上攀附权贵的名声,那文人今后的路就不会走了,最多也就是走个权臣路子。
有一些名声的文人都很爱惜羽毛,不会因小失大,他们不靠勋贵吃饭也不看他们脸色,反而以不畏强权而受人尊敬,所以程先生想通过赵府来给程子昭寻名师那是与困难的。
赵天鸣来了这么些日子也知道在古代教育资源有多紧缺,千万读书人出百分百之一的名师都不到,真正的好老师学识经历人脉缺一不可,而一位好先生一生也许就教那么几个人,赵天鸣有时也在感叹自己的狗屎运,有王先生这么位名师大儒做先生,只这一点就比别人强了很多。
突然赵天鸣福灵心至,想到竟然王先生只教自己一个学生实在是太浪费人才了,如果程子昭再拜如王先生名下,他们不但是好朋友更是师兄弟,那不是两全其美吗。
不过,赵天鸣也不知道王先生愿不愿再多教一位学生,为了不使程子昭空欢喜一场,他决定等办成了再说。
于是一向见了王先生能躲就躲能避就避的赵天鸣这段时间那是天天围着王先生转悠,端茶倒水,殷勤备至,看的赵老侯爷老怀宽慰,自认为这是自己孙子勤学好问的表现,好事好心情了几天。
就连王先生也大感奇怪,毕竟前些日子他这个小徒弟的懈怠他还是看的出来的,原以为是年纪小加之身体不会,王先生也就没说话,可是现在一天到晚的围着自己转这又是怎么了!小孩子的心思真是猜不透啊。
赵天鸣觉得自己功课做的不错了,就拿些程子昭的文章给王先生点评,再时不时的说一些:“子昭九岁就中了秀才了”“子昭特别孝敬长辈”“子昭从小跟他爹爹学习,如果有名师教导,肯定能金榜题名。”
在赵天鸣的疲劳轰炸下,王先生终于知道了赵天鸣前段时间那般做的原因,他知道他的小徒弟有个小友是个大夫之子,不过还不知道这个孩子这么优秀,看着赵天鸣拿来的文章和平时说的事情,王先生觉得就满足一下小徒弟的心愿也不是不可以的,毕竟好徒弟谁也不嫌多的不是。
赵天鸣连着几天在给他先生暗示,可是好像效果不大,他有些灰心丧气,想着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和先生说了算了。
王先生看赵天鸣垂头丧气的样子难免好笑,想了想也就不准备为难他了,虽然这个小徒弟这些天啰嗦的像个小麻雀一样整天叽叽喳喳,不过看在他为了朋友的一片真心上就成全他了,当然王先生心里是不会承认他也确实烦了他的小徒弟的聒噪了。
王先生喝了口茶润润口,对着坐立不安的赵天鸣说道:“那个程子昭看着是个不错的,明天把他带来为师瞧瞧,给你做个伴也省的你这个淘气鬼坐不住。”
赵天鸣不敢相信自己这么多天困扰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呆了呆很快回了色,兴奋的回道:“谢谢先生,学生一定不负先生厚望,子昭真的很好,先生一定会喜欢的。”
于是告别了王先生就直接去了留客居,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程子昭。
来到留客局,果然程子昭还在读书,这刻苦的让赵天鸣有些汗颜,他决定了要好好用功,他以后可是要做师兄的人了。
“小昭昭,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赵天鸣兴奋的说道。
程子昭听到:“小昭昭”三个子拿笔的手一抖,歪了,心里叹了口气,就知道赵天鸣这个坏小子作弄自己,自己还真拿他没办法,难道要喊他“小鸣鸣”想想那个场景,程子昭一阵恶寒,太可怕了。
“我告诉你哦!明天你就是我师弟了,王周王大家觉得你天资聪颖,聪明过人,收你为徒了。”
程子昭咋一听没回过神来,王周王大家他是知道的,十四岁的探花郎,字画双绝,出生名门时间,祖上更是有名的先贤,这样的人物不说拜他为师就是能得他指点也是文人的幸事,他一到赵府也知道赵天鸣是跟他学习的。
当时就连还算自傲的爹爹对王周大家也是推崇有加,看着他的眼神有些奇怪,他想爹爹应该是在感叹他和赵天鸣是同龄人,际遇却是千差万别的吧!
不过现在王周大家要成为自己的师傅,惊喜来的太快,绕是他老成持重也一时失了态,不过很快就回过神来,他知道这一切少不了赵天鸣的功劳,千言万语最后只有一句:“好兄弟,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兄弟。”
赵天鸣听懂了,不好意思了,嘴硬道:“你以后就是我师弟了,现在叫一声师兄来听听,乖,师兄有赏。”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