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不做就不做,明日接着去挖药材。”
之前被挤兑走的人肯定也都是这么想的,姓梁的做这事已是轻车熟路了!
“凭什么不做,那官道又不是他的,偏要做,将来将他的客栈都买过来!”
“吹牛谁不会,有用吗?”
暮烟回屋去,姐姐今日连绣束腰的心情都没有了,正趴在炕上生闷气。
“姐,下午还去赵家庄吗?”
“去,生意做不成了,药材再不卖!”
“好,那我去问问平顺叔,那老先生姓甚名谁,住在哪里。”
平顺叔住在村子北头,他家老婆前两年得病去世了,给他留下两个女儿,一个十一岁,叫小月,一个八岁,叫小美。
两个孩子都很乖巧,每日将家里收拾得妥妥当当,地里的活儿也能帮忙。
暮烟进院子的时候,小月正在院子里的小灶棚里烧火做饭,见她进来问道:“烟儿,你找我爹?”
暮烟点点头:“是,我找平顺叔问点事情。”
“他没在,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你问啥,看我知道不?”
“就是之前来村里说书的老先生,我想去拜访他一下,不知道他的姓名和住处。”
“你说舅公,我知道,他住在赵家庄东头,就姓赵,你进村打听赵大夫家就行了。”
“赵大夫?”
“他儿子,我表舅是大夫,和曹先生一样。”
原来他家就是开医馆的,看来这一趟是必须要去了,只是不知道人家有没有记仇,会不会因为说书的事,不收她们的药材。总要去试试才知道。
这时候小月的妹妹小美从屋里跑出来:“姐姐我要吃炒鸡蛋。”
小月笑着答应:“好,给你炒,帮姐择葱,正好炒了给爹下酒。”
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承担起了这个家女主人的一切,包括对妹妹的爱。
暮烟告辞回家,把说书先生的儿子就是大夫的事情和暮玲说了,暮玲道:“这事可别跟咱娘说,不然她又该说你没事跑去说什么书,粮食也不收了,还把卖药材的事耽搁了。”
赚钱可真是不容易!
吃过饭稍事休息,日头不那么烈了,姐妹俩才拎起收拾好的药材去了赵家庄。上午给那些拉肚子的人买的东西富余出一份,正好带上。
赵家庄离陈钟村不远,三四里路,一会儿就到了。
赵家医馆非常好找,两人站在门前,暮玲这次多了一个心眼:“如果看不到那老先生,便装作不知他们是一家人,先将药材卖了再说。”
她们进了医馆,里面有位年约四旬的先生正在药柜前整理药材。暮玲问道:“先生,您这医馆收不收药材?”
赵先生回身看看她们:“自然是收的,但是品质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