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场上, 只要不争上游,那想去偏远清闲的地方,是很容易达成的。
不需要当事人提出什么意见, 只要你不反对,那就是赞成了。
于是, 到八月时,朝廷发下文书, 将赵仲湜从密州观察使提拔为保大军宣抚使, 就太原, 这事情便算正式定了下来。
当然, 走也不是立刻出发,朝廷对宗室是非常优待的,只要不是在当地赖上个一年半载, 那拖延上几个月,都是正常现象,朝廷并不会像那些知州一样,催促上任。
加上再过两个月便要入冬,北方的冬天上路是催命,老赵和种氏都已经四十多岁了, 不年轻了, 所以赵仲湜准备先让人前去安排收拾居所, 等过了年,开春再上路。
而这几个月, 整个密州和新镇都忙碌了起来。
新镇那边, 要挑拣得力的人手前去太原考察选址, 要在这几个月里训练出一大批新的工人前去太原支持新的建设, 山水的价格开得很高, 不少想脱贫致富的工人都报了名,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人甚至竞争起来——因为新镇的作坊已经差不多饱和,想要再升一个炉长,要么去新的地方打拼,要么就得熬日子。
在工坊里训练过的工人要培训,要安家费,优先选择还没有成家的工人这一点,还很引起了一波反对。
一些老旧的制碱工坊赵士程准备转让出去作为在太原启动资金,结果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京东路,整个密州市舶司的船瞬间就少了一大半,许多商人冒着风险连夜乘船出海,前去东南一地筹集资金,准备拿下这赚起钱来让人口水长流的工坊。
那一次,这些工坊用的暗标竞价,当时整个竞标房里险些上演全武行,按山水的说法,她已经把许多商人的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准备回头写成故事,偶尔回味。
这次的竞标过后,赵士程将三分之二的碱坊都出让了,其中一部分被密州本地大户连手买下,剩下的被东南富商购入,山水牵头成立了碱行,她是当之无愧的行首,将来朝廷的摊派,碱的价格、她都有极大的发言权。
但是就算如此,山水发现赵士程也没有太开心。
小孩最近经常站在窗前,长吁短叹。
“公子,若您不愿,这些工坊,咱们可以不卖,我能帮你看顾好的。”山水开导自己的小上司。
赵士程微微摇头:“工业这东西,很难被垄断,我得到消息,已经有不少大户重金挖了咱们的工人,在私下里研究,我还不如直接把技术散布出去,免得他们折腾多了损伤身体。”
山水一边夸奖公子善良,一边问道:“那,公子你为何愁眉,是因为咱们以后会赚得少了么?”
赵士程无奈地笑笑:“钱是赚不完的,我只是难过。”
山水疑惑地看着公子,她不懂。
“这些工业,一旦散播开来,会有很多人,过得更难,”赵士程叹息道,“在咱们看不到的地方,那些坊主,只会给微薄的薪资,增长劳作的时间,用来赚更多的财富。”
他在散播资本,但资本最初的獠牙,不会有任何的感情,无论是千年后的这片大地,还是西方诞生之地,都是带着血和泪。
山水怔了一下:“这,这有什么不对么?公子你给的钱很足,还给了他们住的地方,他们不该多做些活回报么?”
赵士程摇头:“我们可以,但却管不了别人,你看那些佃户,每年耕多少地,又能得多少粮,能让他们多存些钱财么?”
山水思考了数息,安慰道:“公子,你救不了天下人。”
赵士程又转向窗外:“在我管不到的这些日子,希望这样的产业会更多,到时,我再来改变吧。”
发展工业,那么至少会有很长的无序发展时间,只有等他有力量了,再来考虑更多的事情,才能带来更多的法令改变。
至于如今,他只能旁观,没办法做更多。
山水却又道:“对了,公子,我先前在市舶司那做的船坊,如今已经有大船下海了,那里的县令李光,倒是个不错的人,他可以管理一下新镇。”
赵士程微微挑眉:“李光?”
山水便讲起来,这位李光本是平江府常熟县的知县。因为李光治了宠臣朱勔的父亲朱冲家僮的罪。被贬到京东西路,被宗泽知州看中,帮着提拔成了即墨县令,这两年来,市舶司的海船坊能越做越大,全靠他们二人相助。
赵士程终于想起来一个人,再问了问这位县令的年纪,确定了,这位就不是将来南宋的名臣么?
可以用。
反正还有些日子就要走了,不如再骗一个,留下守家,到时辽东、密州、太原,三处成掎角之势力,慢慢把河北之地盘入怀中。
正好。
于是他又去信给大哥,问他可不可以帮着把新镇的县令定下来。
赵士从的鸽子很快回信,答应帮忙,同时夸奖赵士程办的事情妥帖——在他把大量碱坊转让后,有几个朝廷重臣暗中得了利,私下已经瓜分了将会得到的收入,如今密州知州的位置反而成了鸡肋,你快想想,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人当知州,他可以帮着活动一下。
赵士程还真没想到,但他已经不怎么担心了,如今密州已经经营了快六年,各种势力已经形成,加上他将利润分了很大一部分,只要不来什么花石纲,这里就会很稳定地发展下去。
王洋也很想跟着一起去,他如今已经收了好些徒弟,新镇的一些管理者也愿意追随他,去干一番大事业,那位新县令李光早就仰慕他的名声,在山水牵线下,前来求教,王洋一时半会走不了,只能将新镇的许多管理细节倾囊相授,希望他能做得更好。
现在赵士程烦恼的问题是,要怎么给舟儿解释,自己准备离开密州,跟着他三师弟去太原的事情……
-
陈行舟知道赵公子要去太原时,拿着信反复看了好几遍,几乎要把信盘出包浆来,看得一边的郭药师很是无语。
“怎么,你想一起去?”郭药师刚刚知道这消息时,还是有些不安,但在知道作为补偿,自己又将添了一艘大船后,一颗心便安稳如沉海底,波澜不惊了。
陈行舟阴沉沉道:“不行么?”
郭药师很有眼色地闭嘴,转身思考自己的大船上要安排多少人。
陈行舟冷漠地放下信纸,眉宇间带着一丝凶恶。
他知道,不行!
如今,他已经占据了辽泽附近三百里的地盘,开垦了大量田地,修筑坞堡,收了一千兵丁。
耶律雅里的命令也不像先前那样,都不能出宅院,周边数个城池如今都愿意听令行事,陈行舟的权力也跟着膨胀了一波。
他先用兵丁清理了周围流民,将他们收拢,拉去开垦田地,随后平抑了粮价,敲打了周边十数个大小部族,然后建立了椎场,开始贸易,并且在老师的建议下,给部分大宗交易充当了第三方担保。
这些年辽东天灾不断,各大小部族的生活并不好,能互通有无后,日子虽然还是紧巴,却宽松许多,不像先前那样,一到冬季便要抛弃老弱求活。
辽泽水运便利,如今,他们辽泽城已经成了辽东的新经济中心,原本设在铁州的辽国市舶司,也飞快地搬迁到了他们辽泽城。
辽东天灾缺的就是粮食,辽泽在三年开垦后,虽然算不上丰收,但手下的兵丁民众们,至少饿不死了,只这一点,就足够周围的大小部族听从他的命令。
耶律雅里的禁卫统领特母哥本来看不惯主上事事都听陈行舟吩咐的,但在这么两年折腾下来,也不得不服,觉得这位不比圣宗的韩相差到哪去,甚至偶尔看到主上沉迷打猎被陈行舟押着签书盖印,生出了几分“这位大人能投奔自家殿下,是殿下的福气”这等大逆不道的感觉。
于是,在特母哥默认了自家殿下扶不起后,他的谏言便没那么多了,而是会帮着陈行舟分析辽东大大小小部族的势力、血缘姻亲关系等等,还会出兵修理那些胆敢在椎场强买强卖的部族。
这种局面下,他是万万离不开的,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新的师弟跟着老师前去北方,建立一番大业,自己只能跟着一个中二少年,每天听他又打了什么好猎物……
唉,生活不易,只能多养些鸽子,才能安慰师长将要远去的悲伤了。
不过,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写信给师长。
老师让他关注的女直完颜部,最近有新的消息,完颜部之主盈歌最近病重,难以起身,其弟完颜阿骨打接手了女直的大小事务,即将成为新的女直之主。
-
十月,河东太原。
这座新修的城池城墙长三里,宽二里,有四座城门,但城墙的情况并不太好。
在当今官家刚刚继位时,太原发生了一场巨大地动,将整个城池的大半城墙都震毁了,如今已经过了好几年,旧城墙依然未有太多修缮,太原是河东路治所,防备的是辽国,可宋辽百年无战事,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西夏,河东一路的军备,实在是拿不出手。
一队“专充修城”的壮城兵还在城墙边修筑,他们还负责城垣的日常维护,只是军资不够,他们的人数也不多。
而在这时,一队牛车从城中走出,行了几里后,在汾河边停下,几名身穿短衣的青年从牛车上下来,站在汾河边,对着城池指指点点。
“不能把工坊修在城里,没水!”
“那墙真矮,城也小,房屋破旧,在左岸修吧!”
“左岸都是农田,价格肯定不菲,找些偏僻地方,那边——就很好!”
“那是晋阳的旧城废墟,太宗定下不许人去那居住的。”
“咱们肯定不住那啊,那里的地没有人要,只是建几个作坊,先前不是新镇就有人说,大烟囱毁风水么,修这个朝廷肯定没意见,只是宿舍肯定要另外修!”
“可别太远啊,到时折腾的还是我们!”
“要十几个工坊,这里的人肯定不够吧?”
“必然不够,咱们上哪找人去?”
“厢军啊,河东路的厢军和禁军都不少,我打听过了,火山军、保德军,岢岚军那些军头们都是明码标价,至少能招来五千人!”
“光修有什么用,还得有工人!”
“我老家是保德军那边的人,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羌人便宜,两只羊就可以换一个!”
“这价钱可以啊,记下来记下来……”两年折腾下来,也不得不服,觉得这位不比圣宗的韩相差到哪去,甚至偶尔看到主上沉迷打猎被陈行舟押着签书盖印,生出了几分“这位大人能投奔自家殿下,是殿下的福气”这等大逆不道的感觉。
于是,在特母哥默认了自家殿下扶不起后,他的谏言便没那么多了,而是会帮着陈行舟分析辽东大大小小部族的势力、血缘姻亲关系等等,还会出兵修理那些胆敢在椎场强买强卖的部族。
这种局面下,他是万万离不开的,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新的师弟跟着老师前去北方,建立一番大业,自己只能跟着一个中二少年,每天听他又打了什么好猎物……
唉,生活不易,只能多养些鸽子,才能安慰师长将要远去的悲伤了。
不过,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写信给师长。
老师让他关注的女直完颜部,最近有新的消息,完颜部之主盈歌最近病重,难以起身,其弟完颜阿骨打接手了女直的大小事务,即将成为新的女直之主。
-
十月,河东太原。
这座新修的城池城墙长三里,宽二里,有四座城门,但城墙的情况并不太好。
在当今官家刚刚继位时,太原发生了一场巨大地动,将整个城池的大半城墙都震毁了,如今已经过了好几年,旧城墙依然未有太多修缮,太原是河东路治所,防备的是辽国,可宋辽百年无战事,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西夏,河东一路的军备,实在是拿不出手。
一队“专充修城”的壮城兵还在城墙边修筑,他们还负责城垣的日常维护,只是军资不够,他们的人数也不多。
而在这时,一队牛车从城中走出,行了几里后,在汾河边停下,几名身穿短衣的青年从牛车上下来,站在汾河边,对着城池指指点点。
“不能把工坊修在城里,没水!”
“那墙真矮,城也小,房屋破旧,在左岸修吧!”
“左岸都是农田,价格肯定不菲,找些偏僻地方,那边——就很好!”
“那是晋阳的旧城废墟,太宗定下不许人去那居住的。”
“咱们肯定不住那啊,那里的地没有人要,只是建几个作坊,先前不是新镇就有人说,大烟囱毁风水么,修这个朝廷肯定没意见,只是宿舍肯定要另外修!”
“可别太远啊,到时折腾的还是我们!”
“要十几个工坊,这里的人肯定不够吧?”
“必然不够,咱们上哪找人去?”
“厢军啊,河东路的厢军和禁军都不少,我打听过了,火山军、保德军,岢岚军那些军头们都是明码标价,至少能招来五千人!”
“光修有什么用,还得有工人!”
“我老家是保德军那边的人,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羌人便宜,两只羊就可以换一个!”
“这价钱可以啊,记下来记下来……”两年折腾下来,也不得不服,觉得这位不比圣宗的韩相差到哪去,甚至偶尔看到主上沉迷打猎被陈行舟押着签书盖印,生出了几分“这位大人能投奔自家殿下,是殿下的福气”这等大逆不道的感觉。
于是,在特母哥默认了自家殿下扶不起后,他的谏言便没那么多了,而是会帮着陈行舟分析辽东大大小小部族的势力、血缘姻亲关系等等,还会出兵修理那些胆敢在椎场强买强卖的部族。
这种局面下,他是万万离不开的,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新的师弟跟着老师前去北方,建立一番大业,自己只能跟着一个中二少年,每天听他又打了什么好猎物……
唉,生活不易,只能多养些鸽子,才能安慰师长将要远去的悲伤了。
不过,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写信给师长。
老师让他关注的女直完颜部,最近有新的消息,完颜部之主盈歌最近病重,难以起身,其弟完颜阿骨打接手了女直的大小事务,即将成为新的女直之主。
-
十月,河东太原。
这座新修的城池城墙长三里,宽二里,有四座城门,但城墙的情况并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