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的都十分惊讶:“去建宁?那很远啊。多久才能回来?”
远夏摇头:“不太清楚,可能要好几天。你们在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晚上生炉火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开一扇小窗,以免煤气中毒,早上上学记得调闹钟。水烧好了,别让阳阳碰,当心烫伤。我会托李阿姨照看你们。”
远冬点头:“哦,好。”
远夏还是不太放心,拿了纸和笔开始写备忘录,他一写字,便有点愣住了,这龙飞凤舞的笔迹绝对不是他上高中时能写出来的,这佐证那四十年的经历都是真实存在的,他真的回到了四十年前!
远夏的眼眶有些湿润,内心更是心潮澎湃,写字的手都止不住颤抖起来,他回到了1978年,这说明一切都未曾开始,那些他抱憾终身的事都是有机会弥补和挽救的。
远夏将嘱咐弟弟妹妹的话一条条写在纸上,用图钉钉在门后,将手放在远冬肩上,郑重地说:“冬冬,你们每天出门和回来的时候都对照检查一遍,是不是有遗漏的地方。妈妈嫁人了,哥哥和姐姐不在家,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定要看好咱们的家,保护好弟弟妹妹,知道吗?”
十来岁的孩子正是调皮叛逆的年纪,也是最渴望得到重视和信任的年纪,远冬此刻被委以重任,他豪气万丈地拍胸脯:“大哥你放心,我一定完成你交代给我的每一件事。”
远夏交待好弟弟妹妹,又去了一趟隔壁马安民家。今天星期天,厂里放假,天冷风大,大家也没出门,就在家里待着。
远夏敲了敲虚掩的门:“马叔叔,李阿姨,你们在家吗?”
马安民正在家里听收音机,听见远夏的声音,激动地站起来,将桌上的收音机带得差点摔地上:“在,在,快进来。”
远夏的父亲远达生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立过两次集体三等功,退伍后被分配在哈尔滨的一家机械厂。
后服从组织安排,调到建宁市的肃阳县农机厂工作。哈尔滨条件当然比肃阳要好得多,不过远达生也有自己的考量,至少建宁比哈尔滨离自己的老家南阳近得多,所以义无反顾来了。
当时农机厂有一批从东北一起调过来的工人,他们是创办肃阳农机厂的基石,这批老工人都住在一个楼里,虽然籍贯各不相同,但大家关系都比较亲近。
马安民是个货车司机,他跟远达生是两个老搭档,经常一起出差,一个负责运货,一个负责机器调试,关系十分亲厚。
今年夏天,还是他们一起去送货,结果回来的只有一个人。
虽然远达生的死跟马安民没有关系,但马安民一直无比愧疚,他觉得要是自己当时能做点什么,远达生就不会死了。
自打丈夫出事之后,胡美莲一直对马安民心存怨怼,跟马家几乎没了往来,还禁令几个孩子跟马家的孩子来往。
刚才胡美莲结婚,马安民夫妇都只待在自己家里,没出来瞧热闹。
此刻远夏敲门,马安民夫妇怎能不激动,李玉英打开门,满脸热情:“小夏,找叔叔阿姨有事?快进来。”
远夏知道马安民夫妇待他们兄妹是真的友善,所以需要人帮忙的时候,他第一个就想到了他们:“阿姨,是这样的,我一会儿要带小秋去建宁看病,家里就剩下冬冬、春儿和重阳,我已经安排好了,但还是有点不放心,所以想过来拜托阿姨在我不在的时候照看一下他们。”
李玉英很喜欢远秋,她吃惊地说:“秋儿病了?什么病,很严重吗?老马。”要到建宁去看病,那必定是十分严重了。
马安民问:“小秋要去医院?”
远夏摇头:“具体什么病还不清楚,她肚子疼了好些天,吃药打针都没用,我怀疑是阑尾炎,担心拖太久会阑尾穿孔,所以想带她去大医院做个检查,如果需要,就干脆动手术割了。”
李玉英知道阑尾穿孔的严重性:“身体要紧,是该上医院做个检查。老马,你看能不能跟厂里申请一下用车,送他们去建宁。”
马安民说:“好,我去找付厂长说一声。”
远夏连忙抓住马安民的胳膊:“马叔叔,别急,我带我妹妹去坐长途汽车就行,不麻烦你了。”他并不想惊动这么多人。
马安民说:“没事,厂里谁家有个急事,调车用都是允许的。再说你妹妹那个情况,你带她转车倒腾,这得多难受。你别急,我去去就来。”
李玉英也劝他:“小夏,你就让你叔叔去吧。”
远夏只好由得马安民去。
李玉英说:“快坐,阿姨给你倒杯茶。”
远夏连忙摆手:“阿姨,别麻烦了。我得回去收拾东西。”
李玉英停下来忙活的手,说:“那好吧。你妈不能陪你们一起去吧?”
远夏摇头:“她没空。”
“那你照顾秋儿会不会不太方便?”
远夏说:“实在不方便的时候找护士帮忙吧。”
李玉英叹了口气,医院护士哪有那么好说话的,但她要上班,也不能撇下工作去陪护,她想了想又问:“冬冬、春儿和阳阳都在家?”她有点意外,不是说胡美莲改嫁要带走最小的两个吗?
远夏点头:“嗯。我妈本来想带走春儿和阳阳,我听到一点消息,我那个后爸家的人不好相处,我怕弟弟妹妹去了受欺负,所以把他们留下了。”
李玉英吃惊地看着远夏:“那以后你带着你弟弟妹妹?”
远夏再次点头:“嗯。”
“那你不上学了?”远夏跟她家二儿子马建设年纪差不多,是同班同学,远夏的成绩挺好的。
远夏说:“上。我打算把我爷爷接来。”
李玉英看着远夏,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那经济来源呢?”
这也是远夏最犯愁的,他妈给的那些钱,估计给远秋治病后就不剩下多少了,还有这么多张嘴等着吃喝,要怎么才能来钱?
最大的问题不是没赚钱的本事,而是当下的社会环境不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了,大街上的个体户已经悄然兴起,环境逐渐松动了,要活下去,总还是不难的。
“总会有办法的。”远夏乐观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