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柘的案子还未判下来,归德中郎将谢明徽的案子却已了结。
如此,此次北征大军中的功与过便算明了,礼部与太常寺即刻依元穆安的吩咐,于兴庆宫中设下庆功大宴,除却有功的将士们外,遍邀王公贵族、文武大臣。
临近年关,天气一日冷似一日,这一场欢宴席却让宫里俨然增添了一丝祥和喜悦的气氛。
皇帝元烈有名无实,仍旧带着自己的诸多嫔妃留在太液仙居,不曾露面。谢皇后也称病不出,也不知是仍在为谢家的事与元穆安争一口气,还是当真心灰意冷了。
倒是秋芜如今成了良媛,是元穆安身边唯一一个已有名分的女子,在元穆安的示意下,也要一道赴宴。
他生怕宫女的出身会让她在旁人眼里不够分量,有心让她在众人面前露脸,让众人都见到她妥帖沉稳的处事。
可秋芜当惯了宫女,即使近来一直住在清晖殿,再不用像从前一样处理殿中琐碎的事情,也始终没将自己当过主子。
如今忽然穿上华贵的衣裙,戴着从前不敢戴的镯子耳坠,她感到十分不习惯,站在铜镜前左右打量了许久,莫名有些不敢出去。
直到竹韵在一旁提醒时候不早,再不去便要晚了,她才努力压下心中的怪异感觉,挺直腰背,跨出清晖殿,朝举行大宴的含元殿行去。
时至傍晚,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一路吹得人脸颊生疼,到近含元殿处,方觉缓过神来。
偌大的宫殿,设与三重高台之上,东西长约三十丈,南北宽约十二丈,能容纳千人。高台之下,排布着纵横交错的竹管,自沟渠中引水烧热,流淌于竹管之中,将整座大殿烧得暖融融,宛若春日。
此刻,殿中的食案、坐榻、瓜果、点心等齐备,不少王公贵族已早早落座,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寒暄问候。
秋芜才踏进殿中,便引来不少打量的目光。
起初,众人因未曾见过她,并不知晓她的身份,只是从她的衣饰上暗自猜测,直到有小太监在一旁提醒,周边离得近的十几人才恍然大悟,纷纷弯腰行礼。
良媛乃正三品,而依大燕的官制,二品以上官员极少,几乎都是年长之后,上书致仕时,皇帝另加,抑或是死后追赠,是以他们几乎都要向她行礼。
然而,行礼之际,四面八方投射过来的窥探视线也不曾减少。
这些目光中,有多少是冷眼,多少是好奇,又有多少是善意,秋芜不用分辨,也能猜得出来。
这些人都是贵人、主子,自然不会像低阶的宫女太监们那样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鄙夷与嘲讽。
可那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高看她,只是因为他们自恃知礼罢了。
莫说他们,就是她,当惯了奴婢,面对这么多人给自己行礼,也觉得腿脚发软。
幸而她性子一向沉稳,在下人堆里练就了不动声色的本事,很快反应过来,回忆着过去见到过的情形,笑着挥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又略回了个礼,算是周全。
这些人很快起身,重新回到方才的情形,继续三五成群地谈笑。
秋芜一个人坐在座上,身边留竹韵服侍,俨然与其他人划出一道无形的界线。
她觉得自己的周身空落落的,仿佛立在一块悬在山间的孤石上一般,半点感觉不到踏实的依靠。
又过片刻,王公贵族与文武大臣们陆陆续续来全了,元穆安才在所有人的目光中,领着数十位有功的将士们踏入殿中。
刚坐定,他的目光就先往秋芜身上看去,见她穿戴一新,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下手一两丈的地方,肃穆的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随即移开视线,令将士们落座后,便抬了抬手,示意开宴。
一时间,含元殿中,觥筹交错,丝竹绕梁,热闹不已。
元穆安先捧起酒杯,与众人同饮三杯。饮罢,方由着众人自行饮食。
很快,便有一波又一波的人默契地照顺序上前,向他祝酒、问候。
元穆安一一受下,有的饮一口,有的饮半杯,有的饮一杯,不过小半个时辰,便已饮去了整整一壶酒。
幸而他从小在军中摸爬滚打,除了练就一身骑射征战的本事,酒量也十分不俗,整壶酒下肚,仍旧面不改色。
趁着间隙时,他进了两口金乳饼,又抬头看向身边一直沉默着的秋芜。
这一看,却发现她低着头,默默吃着盘中的玉尖面,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他四下扫视一圈,果然见下手另一侧,几位皇族宗亲聚集的地方,元烨面色发沉,正悄无声息地看着秋芜。
也不知是不是察觉到了他的眼神,元烨不久便移开视线,沉默地饮了一杯酒,与身边几个闹腾的年轻郎君形成鲜明对比。
而秋芜却仍旧低着头,神思不属。
元穆安皱了皱眉,唤康成上前,让将自己食案上的一碟桂花糕赐给秋芜,这才将她拉回神。
“谢殿下赏赐。”
因离得近,她只起身行了两三步,便能向他行礼。
元穆安挥了挥手,示意她起身,正要问她方才在想什么,徐将军的声音忽然从底下传来。
“殿下上次说要大大封赏秦校尉,臣亦实在欣赏秦校尉,方才多饮了两杯,有些替他心急,便借着酒胆,替他来向殿下讨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