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这边, 宋瓷高考后休息了两天,赶在报志愿前,给江恂打了通电话。
她去到街道办, 和以前的流程一样, 电话转接到响水大队后, 过了几分钟江恂才过来。
少年的声音在话筒中响起, “小瓷。”
好久没听到江恂的声音了, 宋瓷眉眼弯弯, 两人聊了几句, 便谈论起了高考的事情,“江恂,你估分怎么样啊?”
江恂道:“还算可以。”
宋瓷又道:“你是找谁给你估分的?”
江恂道:“你认识的, 还是县一高的那位王老师,之前我也是在他那里补课的, 和他比较熟。”
“那他怎么说的?”
江恂说了一个分数, 清越的声音继续响起, “王老师说如果没有估错分,那我的成绩还算可以,应该能有大学读的。”
听到那个分数, 宋瓷眸子瞪大了点,乖乖,差不了几分就快满分了,这叫“还算可以”???
虽然她不是河省的考生,但江恂估分的这个成绩, 已经很厉害很厉害了!
宋瓷一副怀疑人生的语气道:“江恂恂, 你是不是太谦虚了?”
“我要是你, 我能估这么多分的话, 我早就要尾巴翘上天了,不出半天,整栋家属楼的人估计都要知道我的成绩了。你是怎么忍到今天才对我说的,又是怎么用这么平平淡淡习以为常的语气说出这个分数的?”
江恂被她逗笑了,宋瓷的反应,和王老师差不多。
江恂笑着道:“只是估分而已,不一定能考这么多。”
宋瓷还不知道江恂的性子,“别人或许是这样,你啊,这么谨慎,最终的成绩只会更好。”
王老师当时也是这么说的,王老师甚至还夸张地说他很有可能会是高考状元,但江恂觉得太离谱了,他的成绩是还算不错,可河省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非常多,人才济济,他怎么可能会是高考状元?
宋瓷问道:“那你要想好要报什么大学吗?”
江恂道:“还没有确定,还要两周时间才填志愿,不急,不过,我的成绩应该可以在北市读大学。”
既然江恂的成绩可以来北市读大学,那他们两个都留在北市,肯定要比待在河省要好一点,毕竟,北市是首都,机会更多点。
宋瓷高兴地道:“恭喜你,江恂,那我们两个以后都在北市读大学啦!”
听到女孩欢喜雀跃的声音,江恂唇角扬起,他总算没有辜负宋瓷,也没有辜负自己。
宋瓷又道:“不过,你们报志愿的时间这么晚啊,我们这边再有几天就要截止了呢。”
“可能是我们这边人太多的缘故。”江恂道。
接着江恂又询问了宋瓷估分的情况,说起第一志愿要填报什么大学的问题,江恂给她提了些意见。
宋瓷犹豫地道:“我的分数也还行,肯定能有大学读,但我不确定第一志愿要不要报北大。我爸爸的同事说,我的分数可能有希望,但我也不知道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北大?看来宋瓷的成绩也很不错!
江恂道:“北市其他学校也很好,但北大各方面对你的助力会更大一点,宋叔叔是老师,不妨你们好好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找到关系提前打听一下北大的录取分数线。”
宋瓷应下来,“好。”
*
高考后宋瓷在语文教研组办公室里对答案的时候,宋含章的几个同事也在。
各科答案对完了,宋含章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露出一个欣慰又满意的笑,“小瓷,凭爸爸的感觉,你应该能过人大的录取分数线。”
这时,宋含章的一位姓周的女同事道:“其实,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北大。”
宋瓷愣了愣,可能是出于谨慎吧,估分的时候,她把不太符合标准的答案,都直接按0分算了。所以,宋含章说她可以过人大的分数线她就已经够吃惊了,现在竟然还让她报考北大。
宋瓷“啊”了一下,“周阿姨,不行吧,我感觉我连人大都上不了呢。”
“你刚才估分的时候,我跟着听了几耳朵,我感觉很多地方你都低估了,你的实际分数,应该会比你预估的高出一截。”女同事叫周爱玲,“再说了,我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让你报北大的。”
说到这儿,她声音低了些,“我爱人发小大伯的妻子,是北大的老师,她有个侄女啊,今年也参加高考了,好像她估的分数,只比你高一分,人家就打算报北大!”
宋含章忙问道:“爱玲,那你知道北大今年的分数线是多少吗?”
“这我哪知道,我又不是北大招生办的。”周爱玲道:“不过,那个姑娘估分就比小瓷高一分,人家就报北大了,说明小瓷也很有希望啊!”
听到这话,宋瓷有些激动,可同时又不太相信,那可是北大啊!
北市最好的大学,她真的能考上吗?
宋含章和她同样的反应,高兴了一瞬,很快又恢复了平常。
宋含章摇摇头,压低声音道:“你也说了,人家是北大的老师,有这层关系在,给自己侄女走走后门也是说不定的,多一分,就有可能优先录取,小瓷不见得有机会。”
周爱玲一愣,觉得宋含章说的有道理,就算宋瓷和那个女生的最终成绩是一样的,但录取名额有限,万一就优先录取了别人呢?
她想了想,“这谁都说不准,要不你们还是找关系打听打听吧!”
宋含章没有北大那边的门路,不过,既然周爱玲有认识的人,宋含章托她牵线搭桥,星期天的时候,让周爱玲带着他们父女俩去了那位北大老师的家里。
那位北大老师姓张,名字叫张梅,是北大古典文献专业的老师,可惜,不太凑巧,宋瓷他们去的时候,这位张老师不在。
张梅的爱人接待了他们,当宋含章打听张梅什么时候能回来的时候,张梅的爱人却没有给出确切的回复,“好不容易恢复高考了,张梅虽然不负责招生,但她在学校事情也挺多的,况且啊,这段时间找她的人也不少,她一时半会啊,还真闲不下来。”
宋瓷眼眸微垂,其实他们父女俩今天过来,倒也不是要走后门让这位张老师把她弄进北大,她只是想打听一下第一志愿报北大的希望大不大,要是希望不大,她就不报了。
周爱玲和张家人勉强扯的上关系,所以张梅的爱人招待了他们,但到底关系不深,看样子,这位张老师不是很想见他们。
宋含章寒暄了几句,到底是别人家里,不方便待的太久,没多久,宋含章就笑着告辞了。
他们来的时候当然也拎了东西,但张梅的爱人执意不要,又让他们带走了。
宋瓷心凉了下来,送来的礼都不要,说明人家是彻底不想帮忙了。
可是,宋瓷不想就这么回去,现在是估分后不等成绩下来就开始报志愿,也就是说,在不知道成绩的情况下就要选大学了。
如果没提前有人指点,就算她的分数到了北大的录取线,她也不敢报啊!况且,也没有别的门路了,她想试一试。
宋瓷忙从布袋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叔叔您好,这是我高考卷子上的答案,我手写了下来,等张老师回来了,您能不能帮我转交给她?”
呦,还把答案写下来了!
张梅的爱人吃了一惊,不收礼可以,但人家小姑娘都亲自把答案写了一份,他不好不收下,“行,等她回来了,我会给她的。”
出来张家的时候,周爱玲不好意思地道:“白让你们跑了一趟,不好意思啊,也没帮上你们的忙。”
宋含章道:“别这么说,要不是有你牵线搭桥,我们两眼一抹黑,也找不到关系。”
周爱玲还有事,没和他们坐一辆电车回去。等坐上了回家的车,宋瓷道:“爸爸,你说张梅老师会看我写的那些答案吗?”
宋含章不忍心打击自己的女儿,“不好说,有可能会看吧!”
话虽这样说,他却觉得希望不大,人家一天到晚忙得很,都不想见他们的面,怎么会有时间看那个笔记本呢?
之前估分的时候,宋瓷就把高考的各科答案凭着记忆写了一遍,不过,当时她有些随意,就是随便拿了几张纸就写了起来。来张家之前,以防万一,她又特意认认真真在笔记本上写了一遍。
距离宋瓷和宋含章去张家已经过去三天了,这几天里都没有任何音信。
宋瓷有些失落,没有音信,说明要么人家不愿意帮她的忙,要么人家没有看她的那个笔记本。
这也从侧面说明她考上北大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宋瓷郁闷了半天,不过,睡了一觉后,她渐渐想通了,她又不是没学上,就是上不成北大,报其他大学也挺好的。反正,人大也是很好的大学,出来后也是包分配工作的。
不过,也许是老天爷看在她一整年都很辛苦复习的份上,在宋瓷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突然有了音信。
张梅通过周爱玲,说是要见宋瓷一面。
得到消息,宋瓷和宋含章抛下手头的事情,立即去了张家。
到张家的时候,张梅这次倒是在家。
张梅倒了茶招待宋瓷和宋含章后,在沙发上坐下。
宋瓷笑着说了谢谢后,注意到面前的茶几上还摆着个笔记本,是她当初留下的那个笔记本。
宋瓷心跳快了些,尽力克制着激动的情绪。
这位北大古典文献专业的老师愿意抽空见她,说明接下来要谈的事情,很大可能会是一个好消息。
果不其然,张梅拿起茶几上的笔记本,翻到第一页,“这真的是你高考的答案?”
宋瓷忙道:“张老师,是的,我很确定。”
宋含章也在一旁道:“张老师,这确实是小瓷的答案,高考后第三天,我们就开始一科科对答案了。”
张梅点点头,把笔记本放下,“我听爱玲的意思,你们是想第一志愿报北大?”
这次是宋含章回答的,“北大是最高等的学府,如果有希望的话,小瓷和我第一选择自然是北大,不过,我们不知道小瓷的成绩能不能过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张老师,报志愿的时间就快截止了,您看这——”
张梅笑了笑,“你和爱玲是同事,你们上次来的时候,我实在是忙的很,没顾得上见你们,你们别往心里去。”
宋含章笑着道:“怎么会,北大是高等学府,您是北大的老师,那肯定要比别人更忙。身为同行,我知道您确实您事情多,我们今个来打扰您,已经很耽误您的时间了。”
宋含章看起来温文尔雅,说话也让人听了心里挺舒服,张梅脸上的笑意多了点,“是啊,我听爱玲说你也是老师,那咱们老师的苦,你肯定是能理解的。时隔多年恢复高考,我们古典文献专业这次也要招生,我这几天忙的是脚不着地,晚上回来睡一觉,第二天一大早就又去学校了。”
“昨天晚上我回来的时候本来累的不行,在书法休息的时候,我突然在书房桌子上看到了这个笔记本,后来我翻着看了几眼。”
说到这儿,张梅看向宋瓷,“如果笔记本上记载的确实是你的答案,那我觉得,你其实可以试一试的。”
宋瓷愣了一下,难以置信地道:“张老师,您的意思是,我的分数是可以报考北大的?”
张梅笑了下,摆了摆手,“我又不是招生办的老师,我哪知道你的分数能不能报北大。不过,我看了你的答案,感觉你语文、政治和历史成绩挺好的,相比之下,数学稍差一点,但问题也不是很大。如果真的喜欢北大的话,可以试一试。”
过了几秒,宋瓷才反应过来张梅话里的意思,不愧是北大的老师,说话真是滴水不漏!
是啊,他们父女俩和张梅非亲非故,人家肯定不会大大咧咧的说些“你报北大吧你已经过了录取分数线了”之类的话,人家顶多就是提醒她几句,至于最终要不要报北大,人家是不管的。
宋瓷克制着激动的心情,“张老师,我知道了,谢谢您,那我肯定是要报北大的。”
要不是看到宋瓷的那个笔记本,张梅其实懒得搭理这件事,每天找她帮忙的人多了去了,她哪能哪个人都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