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怜终于打扮好了,一身华丽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
怎一个千娇百媚?怎一个风情万种?怎一个婀娜多姿?
冯小怜,你出现得太及时了,可惜黄花菜都凉了。
让人遗憾的是,期待中的大片并没有出现,冯小怜和高纬陷入了郁闷之中。
在高纬心中,这次御驾亲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玩,就是为了刺激,为了新鲜,为了能和爱妃冯小怜一起亲眼目睹打仗时的精彩和激烈。
可是,打仗不是看电影,这不是暴风影音,也不是pplive,更不是快播,不是你想暂停,就可以暂停,你想继续,就可以继续的。
战争是残酷的,不是过家家,是血和肉的拼杀,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显然,高纬根本不懂战争,他只生活在童话之中。
平阳城就这样保住了,一方面得益于梁士彦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另一方面则得益于高纬的完美指挥。
而远在长安的宇文邕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
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因为宇文邕此前暗中派了一支队伍驻扎在平阳城不远处的涑水沿岸,秘密监视平阳城的一举一动,而这只队伍的主帅正是宇文宪。
宇文宪此时手握六万兵力,却眼睁睁看着梁士彦据守孤城,在生死线上挣扎和拼命,这不是宇文宪见死不救,而是因为这一切都是宇文邕所安排的。
一切都是一个局,一个宇文邕所布置的局。
当高纬带着十多万的北齐精锐,逼平阳之时,宇文邕深知,北齐大军士气正盛、锋芒毕露,而自己连日率军攻打平阳,士兵早已疲惫,在这个时候如果硬拼,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宇文邕并非害怕,而是不想做无谓的流血牺牲。与其和北齐硬碰硬,倒不如撤军回去,避其锋芒。
而平阳城则被宇文邕设计成了一个诱饵,一个吸引北齐大军的诱饵,一个消磨北齐大军士气的诱饵。
而孤军奋战的梁士彦,必将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梁士彦能坚守一天,便会消耗北齐一分的士气。
宇文邕预想的是,等到北齐把平阳城彻底打下,北齐大军的士气必将大打折扣,所剩无几,到了这个时候,宇文宪的六万主力再突然出击,那么,最后的胜利必然重新回到宇文邕手中。
宇文邕料到了梁士彦会坚守,但并未料到平阳城会支撑这么久。
事实上,平阳城这个诱饵,比想象中要坚强得多。
梁士彦死守住了平阳城,不仅牢牢地吸引了北齐大军十多万主力,而且令北齐大军寸步难进,最终,北齐大军的士气被彻底消耗殆尽。
也许你会问,宇文邕这不是把梁士彦当炮灰使吗?
没错,在宇文邕的眼里,梁士彦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将领,他就是一枚棋子,一枚吸引敌人的棋子罢了。至于梁士彦的生死,宇文邕并没有考虑。
这就是古代的帝王,在帝王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枚棋子而已。
历经这场战役之后,梁士彦的名字,也将从此为世人所知,其中,就包括杨坚。
杨坚虽然没有多少崭露头角的机会,但是伐齐的每一次战役,作为一名主帅,他都是亲历者。杨坚耳闻目睹了发生在平阳城这艰苦卓绝的这一幕,他也深深佩服着梁士彦的英勇,在他的内心深处,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叫做梁士彦的人
决战平阳
长安城中的宇文邕没有迟疑,大军仅仅休整了没几天,就再一次踏上了征途,此时是当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这是宇文邕第三次踏上东征之旅了,我相信,宇文邕这一次比任何一次都更加有信心,因为一切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同时,宇文邕还下令释放了之前所有俘虏的北齐士兵。
作为俘虏,他们几乎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所以,俘虏的心理必然是恐慌的。
当这些俘虏一个个回到北齐军营之时,恐慌的心理也开始在北齐军营中蔓延开来。这些俘虏甚至会添油加醋,把北周的士兵描绘成神兵,把周武帝宇文邕描绘成魔王,大战还未开始,北齐军心就已经动摇了。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宇文邕深谙《孙子兵法》之道。
宇文邕很快便和埋伏在前线的宇文宪会合了,兵力合计八万。
八万北周士兵很快开拔到平阳城下,大军铺展开来,东西绵延,足足有二十里,明显一副一字长蛇阵的架势。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可是,双方却你看我,我看你,始终按兵不动。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动,而是没法动。
因为在两军之间,有一条又深又长的鸿沟,鸿沟里全是洪水,双方谁都无法靠近谁。
这是为了防备北周的援军救援平阳,北齐军队事先特意挖的,并且沟通了汾河,使得大量的汾河河水倒灌进来,形成了一条人工运河。
对于北齐军队来说,这无疑是一条非常好的御敌之策,北周军队就这样被阻挡在了鸿沟的南岸,根本无法对北齐形成进攻。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说这是谁出的主意,但是,能想出这条计策的,一定是个人才,但绝不是高纬这样的天才。
周齐大军就这样对峙在鸿沟两岸,彼此之间只能射几只箭,丢几块石头,或者扯着嗓子,相互对骂,除此之外,无能为力。
正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面对在水一方的北齐大军,宇文邕并不着急,他跨上战马,进行大阅兵,甚至还能叫出每个士兵的名字,以此来鼓舞士气。
宇文邕不着急,可是,河对岸的高纬却先着急了。
这仗到底打还是不打?打的话,又该怎么打?是主动出击,还是据河防守?一个个问号,不断地闪现在高纬的脑海中。
事实上,高纬的脑细胞根本回答不了这些疑问,但高纬却是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人。
高纬连忙询问身旁的高阿那肱,到底打还是不打,高阿那肱回答说:“当年神武皇帝(高欢)在玉壁受阻,寸步难行,我们能比得上神武皇帝(高欢)吗?显然不能,我们不如利用这条鸿沟,赶紧撤退,据守在高粱桥,这样才有胜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