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是这样。据说有一天,有个人向皇帝高洋建议把定州城西门打开,以方便路人通行。这无疑是一条非常好的便民举措,然而,高洋却驳回了这条建议,并且说了这句神秘的话:“当有圣人来启之。”
而此时,北齐已亡,一直尘封紧闭的定州城西门突然之间被打开了,开门之人,正是杨坚。
这一下,定州城的老百姓们都联想到了高洋的这句话,难道杨坚就是高洋口中所说的圣人?
一时间,杨坚就是圣人的传言,闹得满城皆知,杨坚也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八卦人物,人们不禁猜测,杨坚绝对不是凡人,那是什么?
——皇帝!
在那个时代,圣人可不是随便叫的,圣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至高无上的皇帝!
成为热点话题人物的杨坚,此时浑然不觉,他甚至在想,我不就打开一扇门吗?你们至于吗?
杨坚虽然被闷在鼓里,但是有一个人的神经却迅速敏了起来,此人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杨坚是圣人?竟然有这种事!
当宇文邕听到这则消息的时候,他的脑海里迅速检索着过往的回忆,他突然想起了两个大臣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
这两个人,一个是宇文宪,另一个人则是王轨。
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纳为太子妃,自此之后,宇文邕对杨坚“益加礼重”。
由于杨坚地位的陡然上升,作为北周皇族的宇文宪,开始对杨坚产生了戒心,在一次谈话中,宇文宪对宇文邕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而此时宇文邕对杨坚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宇文邕一直在忙于国家政务,主持新政,筹谋伐齐,所以,宇文邕并不以为然,反倒觉得宇文宪太过疑神疑鬼了,他对宇文宪说:“此止可为将耳。”杨坚他顶多不过是个将军,你太多虑了。
很快到了建德四年(575年),也就是周武帝正式伐齐之前,有一次宇文邕正居住在云阳里,身边正好陪侍着一个在当时非常著名的术士,此人叫做来和。
宇文邕联想到了之前宇文宪说杨坚相貌非常的话,便心血来潮询问来和:“来术士,朝中诸王公你都认识,你看随国公(杨坚)的相禄如何啊?”
我们此前就曾介绍过来和,还是在宇文护当政时期,来和就给杨坚算过命,称杨坚将来会夺取天下,并从此和杨坚结为了同盟。而此时,面对宇文邕的这番话,来和心知肚明,宇文邕这是开始怀疑杨坚了,来和也非常聪明,非常机敏地回答道:“隋国公只是一个守节之臣,他可以镇守一方,如果让他担任领军将领的话,会战无不胜。”
这话说得非常高明,既化解了宇文邕心头的疑虑,也在宇文邕面前把杨坚推荐了一把。此刻,北周正是用人之际,伐齐之役即将打响,既然说杨坚战无不胜,索性宇文邕就派上了杨坚,虽然第一次伐齐之战没啥战功,但是杨坚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将领。
第二年,也就是建德五年(576年),此时宇文邕刚刚遭遇了第一次伐齐失败的重创,也正在谋划第二次伐齐,这时候王轨找上门来了。王轨对宇文邕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王轨的这句话,内涵可太丰富了,我们需要仔细解剖一下。这句话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皇太子宇文赟,另一个就是杨坚,当时还叫普六茹坚,此时这两人是什么关系?翁婿关系。而宇文赟将来是要做皇帝的,杨坚未来也将成为国丈,宇文赟不是社稷之主,而杨坚却貌有反相,将来必定谋反,最终的结果,势必王朝倾覆,皇位易主。
对于外戚之祸,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惨痛的,西汉有霍光、王莽,东汉有梁冀、何进,西晋有杨骏,五胡有靳准,这些历史典故,对于王轨和宇文邕来说,并不陌生。
王轨这句话,明显要比宇文宪的话,说得更加精炼,也更精辟,杀伤力也更强,但是效果却并不好,因为周武帝宇文邕对此有点不大乐意了。
宇文邕为啥不高兴呢?笔者认为有三点。
第一、宇文邕对自己的儿女教育非常自信,这么多年来,他除了紧抓国家建设,同时也在紧抓皇子教育,宇文邕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尽到了教育的责任,王轨你说太子非社稷之主,这不等于是在否定我多年的教育成果吗?
第二,王轨你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言外之意,就是要求重新确立太子。废立太子,乃是皇帝家事,一般情况下,朝臣只得遵从皇帝诏令,不得有异议。况且,宇文邕根本没有重立太子之意,也没有询问过朝臣们意见,而王轨竟然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这明显触犯了大忌。
第三、宇文邕此时年仅34岁,正当壮年,春秋鼎盛,而你王轨所担忧的这些,全都是宇文邕的身后之事,难道王轨你是咒皇帝早死不成?宇文邕此时正准备大举伐齐,也是宇文邕真正建立功业的时刻,王轨你说的这些未免太早了吧?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宇文邕真的生气了,但后果并不严重,因为,宇文邕并非心胸狭隘之人,他是一个真正有胸襟、有气量的皇帝。
王轨的话虽然听着让人很反感,但这不等于犯了错,其用心是好的,只是不太会说话,说话太直接罢了。同时,宇文邕也明白,王轨是自己的心腹之臣,曾经一同共患难,也是自己身边的第一谋臣,伐齐之战即将打响,王轨还有大用处,怎可轻易加罪?
对此,宇文邕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如果他(杨坚)真的是有天命之相,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话说得不温不火、不冷不热、不软不硬,从这样的语气中,王轨也知道自己确实是失言了,也不敢再继续说下去,只好退了下去。
王轨是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人,这虽然是人臣应有的品格,但是这也隐藏着某种隐患,甚至是生身之祸,不久的将来,王轨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虽然口头上宇文邕并不相信王轨的话,但是这并不代表宇文邕没有疑心,因为,皇帝这个职业,是世界上疑心病最重的群体,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他们都会疑心重重。
为此,宇文邕再一次叫来了术士来和,因为来和是当时的顶级算命专家,宇文邕相信权威的判断。
来和早就已经和杨坚打成了一片,就算宇文邕问十次、二十次、一百次,来和也依然是同样的答案:“随国公只是一个守节之臣,并无异相。”
事实上,来和也没办法改口了,如果来和此时突然改口,称杨坚的确是有不臣之心,那自己称杨坚是“守节之臣”的话,不就成了欺君之罪吗?何况,一旦宇文邕要彻查此事,来和给杨坚算命的事儿,也会随之被抖落出来,这不是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吗?因而,此时的来和只能这么说。
对于权威专家的答案,宇文邕不能不信,宇文邕心头的那一丝顾虑,也再一次打消了。
也许你会说,宇文邕实在是太迷信了,一个术士的话,他居然就深信不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