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纪辞要去边疆,半溪连夜就收拾了行囊。
只是,想到两个孩子赶不了路,还有云岁丰要照顾,只得压下心底的情绪,不舍地送别纪辞。
纪辞赶到战场,已经是闷热的六月底的一个夜晚。
西陶的河山,已经大半归入大辞的疆域。
纪辞到了地方,也不急着去找陶融的帐篷,而是先去见了岑经。
岑经见到一身风尘的纪辞,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阿辞,你怎么过来了?”
“当然是想堂兄了嘛。”
“你想我,连封信都没寄给我。我看,你就是为了陶融那小子过来的。”
“这话说的,多伤感情呀。我到这边,可是头一个就来见你了。”
岑经给纪辞倒了一杯水,水中满是黄沙,却已经是整个帐篷最干净的水了,“行了,别说那些有的没的。你跑来找我,有什么事?”
纪辞看了看浑浊的水,也没说什么,一口便喝了下去,“你掌管军需,我过来,当然是找你借东西了。你看看我的身形,给我一身铠甲就行。”
岑经不可思议地扫视了一眼纪辞,“你在金銮殿激战辞莫莫的事,我在这都听说了。你大老远跑过来,难不成还想从军?”
“岑经,你给句痛快话,到底给不给我!”
“行行行,你这个姑奶奶,我是怕了你。你在这等着,我这就去给你拿。”
纪辞穿着一身笨重的士兵铠甲,向陶融的营帐跑去,身子十分笨拙,脚步却十分轻快。
岑经目送着纪辞,感慨地摇了摇头,“陶融那小子,娶了我妹妹,还真是有福气。”
纪辞掀开营帐,往里边瞧了瞧。
里面的布置十分简单整洁,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地形图沙盘、一个小衣柜、一个水桶。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只一眼,里面的布置便一览无余。
纪辞并没有看到朝思暮想的人,不由得有些小失落,“都这时候了,也不知道,人跑哪去了。”
纪辞用手扇着风,一屁股坐在简陋的木板床上,被烫得弹跳起,“这么热的天气,连床板都这么烫人。”
纪辞跑到木桶前,想要用水降降温,却发现里面早已经见底了。
“这日子,过得也太惨了。”
纪辞闲着无聊,翻了翻书桌,发现上面都是些零散杂乱的战事部署,举着左看右看,愣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放肆!”
肃杀冷厉地声音,让纪辞脖子缩了缩,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时,便感觉脖子上抵了个硬邦邦的物件,似乎是红缨枪的枪头。
“转过身来!”
居然这么凶!
纪辞撇了撇嘴,似乎很是害怕地转过去,将头埋得低低的。
陶融架在纪辞脖子上的红缨枪,仍旧没有拿开,“抬起头来!”
纪辞穿的这身铠甲,铁质的头盔,将头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还特意用刘海挡住了眼睛。
因而,纪辞抬起头,丝毫不担心,陶融会将她认出来。
陶融对上纪辞的视线时,拿枪的手一抖,差点没拿稳,“你……是何人?”
真笨,果然没认出来!
纪辞特意压低了嗓音,小心地将脖子上的枪头推开,“陶元帅,我是过来给你送信的。自己人,别动刀动枪的。”
陶融手腕一个用力,便将红缨枪收回,扔到衣柜旁边立着,竭力压制住心底的激动,“信在何处?”
“是公主传来的口信。她说,你打仗打得太久了,怕你不会照顾自己,就让我过来照顾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