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续道:“当时因是太后的人,所以忠顺王本是坚定地站在先太子一边的,甚至先太子被圈禁时,他还设法替先太子求过情。为这个,太后对他十分感激。可他这样一来,太上心里就更加不悦了。那时候你爷爷已经弥留,遗折上提了一句:扪心自愧,识人未见长远,恐至遗祸子孙,蒙羞宗祠。太上拿着这句话做文章,竟在朝堂上拿来羞辱忠顺王,说若是你爷爷只是一时被人蒙蔽,那忠顺王就是甘心情愿地当瞎子……”
探春倒吸一口凉气。
心甘情愿当瞎子?自家祖父后头可还带着遗祸子孙呢,这不是在咒忠顺王绝后么?这是当皇帝的在朝堂上能说出来的话吗?这不是要逼着忠顺王造反么?
贾母苦笑道:“忠顺王好歹也是因为早年间征战时伤了腰肾,乃至一辈子也没个后。那时候他本来正在远族里头挑选子侄,打算过继在膝下。听了太上这话,气得索性也不过继了。所以直到如今,你听说过忠顺王有世子么?”
探春掩了面。
太上皇这性子,可真是……让人说什么好呢?
宝玉在旁边听得也神情恍惚:“难怪都说忠顺王的性子残忍乖戾,又多猜疑,竟是曾经遭此横祸……”
探春想了想,忍不住问贾母:“这位忠顺王跟咱们家这恩怨,怕已经是了死结,解不开了。只是他又为何与北静王府这样势不两立的?难道北王当年也曾经落井下石过?”
贾母脸上微微冷笑:“北府乃是世间第一清贵洒脱的地界,第一品的清白洁净。他们家一贯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当年太子逼宫,他们家是第一个闯进去救驾的。太上和当今因此对他们家格外另眼相看。偏我们私下里议论,都只问一句话:他们家是怎么知道宫里出了事的?
“当年大家都听命于先太子的时候,老北王故作清高,只是当面时执礼甚恭。忠顺王见不得他假仁假义的样子,当着先太子的面儿很是挖苦过几回。为这个,先太子一倒,老北王又得了偏宠,一时得意忘形,当着当今的面儿讥讽回去了两回。忠顺王那暴躁脾气,几乎就要在朝堂上直接挥拳。老北王又托着一把白胡子说他年老,打不过忠顺王了。
“总共论下来,忠顺王在老北王手里,狠狠地吃过的暗亏,就有个三五回。所以,忠顺王府跟北府一直都是针尖麦芒。后来老北王过世,水溶比他父亲柔和,所以,两府才相安无事了几年。”
上回却又被忠顺王拿住了北静王的把柄,所以两府的矛盾才再次升级的。
探春和宝玉互视一眼,心照不宣。
贾母仔仔细细地把当年的事都说了一遍,末了低声叹道:“其实当年,四王八公虽然都对太子更加恭敬,其实也都是看在太上面上。尤其是咱们家,先太子的一应私事,都是赖家在办,咱们家不过是乐得闭眼袖手,而已。
“只是这话,当今却始终不曾全信。你们大姐姐晋位之后,不时带信出来,询问当年旧事,我猜着,应该是当今圣上仍旧在把几家子的话,反复印证。”
探春轻叹一声:“也是人之常情。”
龙椅上的那个人活着活着就会变成一架机器,即便仍旧残留着一些人的情谊,也会扭曲成另一种模样。
只是这样利刃高悬,也难怪四王八公乃至金陵四姓,都生出了别样心思,总归为了自保,人这种生物,是什么都能做得出来的吧?
贾母说着,又想到了如今躺在棺材里的贾敬,低头拭泪:“东府里你们敬伯父,原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爹在世时,还赞过他练功的样子有几分老祖宗的风采。但是赖家前脚把秦氏抱进善堂,他后脚就立即宣布出家修道,往城外那座玄真观里一躲就是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