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两边挂上了写着“钟山园”的灯笼,两个二等丫鬟提着灯笼,谢千羽带着曼娘,后面跟着东兰和秋竹,一路踩着昏暗的路,从大门进去。
守门的婆子笑嘻嘻给谢千羽行礼,有人小跑着进去通报。
谢千羽进了二门,便站在廊下等候。此时,天边一道闪电划破昏暗的天迹,紧接着滚滚雷声而至,片刻之后,雨点便噼里啪啦掉下来。
曼娘皱眉对那两个二等丫鬟道:“你们两个回白泽园去给世子妃去取蓑衣木屐吧,速去速回。”
两个丫鬟将灯笼递给东兰和秋竹,便急匆匆走了。
谢千羽看院子里被雨水打得直点头的竹叶,道:“眼看着就要到多雨季节了,咱们陪嫁里面没有带防雨的琉璃灯,过些日子,你叫万家灯具的人来一趟。”
曼娘点头道:“好。奴婢叫他们带着些灯样子来,咱们挑一挑。”
此时,那通报的婆子从屋子里出来,同时出来的,还有老王妃孙氏身边的贴身管事周嬷嬷。周嬷嬷并不是与孙氏一起的陪嫁,而是王府的老人了,一家老小在王府中都有职位,算是树大根深,所以虽然孙氏现在没有什么权利,可周嬷嬷却依旧受王府上下尊敬的。
说起这个谢千羽也一直好奇,老王妃出身山西的晋国公府,虽然是前几年才封了公爵,算是新贵,府中没什么底蕴,可到底也是公爵之家,怎么会斗不过一个云家二房的继女呢?况且,嫁过来的时候,身边连个贴身的嬷嬷都没有带着?竟然让王府的老奴做了贴身管事。此事还是要好好查一查才是。
周嬷嬷带着得体的笑意走过来,行礼道:“难得世子妃这么晚了还过来请安,王妃吃了药,已然歇下了。刚刚睡稳,老奴实在是不好打扰。”
谢千羽点头道:“是王妃今日说要来晨昏定省的,我不知王妃睡得早。既然如此,那我便等等蓑衣,就回去了。”
周嬷嬷忙应了一声,又道:“这天爷不作美,下了这么大的雨,世子妃还是在小花厅稍稍坐会儿。”说着,一边命小丫鬟上茶,一边当前领路,带着谢千羽绕过回廊,进了一间暖房里。
说是暖房,却被布置成了小花厅,两个主位,六个客座,四周都是开得鲜艳的盆花。
刚刚坐定,茶便上来了。
谢千羽闻了闻,轻轻尝了一口,笑道:“极品水仙。”
周嬷嬷笑道:“世子妃是会品茶的,正是极品水仙呢。老王妃最爱喝这个了,冬夏不变的。”
谢千羽抬眸看着周嬷嬷,她一身管事嬷嬷的秋色绣暗线云纹常服,白皙润和的手指上带着红宝绞金丝戒指,手腕上还有一对儿水玉镯子,通身首饰倒是像一个小官家的太太。“嬷嬷若是没有事,便陪我坐坐?”
周嬷嬷出身在王府,父母兄弟都是王府中有头有脸的人,自然身份不一样,此刻不过让了让,便坐在谢千羽下手。自然有小丫鬟上茶来。
谢千羽看周嬷嬷十分淡定地喝了一口茶,眼眸微微转动,问道:“周嬷嬷的家里,如今可都好?”她其实有些明知故问,周嬷嬷身份特殊,家里什么情况,她已然打听得差不多了。
周家几代人都是王府的长史。王府长史司从前名为詹事府,后来皇帝下令,詹事府只在东宫设立,各王府改詹事府名为长史司,人员与官爵数量不变。所谓的长史,是长史司最高的职位,官爵五品。王府一应大的事物都是长史司应酬管理,权利不可谓不大,甚至可以说,前院的一人之下也不为过。
其实,长史虽然是王府内臣,可到底也算是朝廷上正儿八经的官员,家里也是有房有地有奴仆伺候的,孩子们完全没有必要送进王府当差的。可周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男子送入长史府,女子送入内府中,倒是有些家奴的意思了。
前几年周嬷嬷的哥哥刚刚接管了她父亲的长史之职,现如今也是个五品的王府长史。
周嬷嬷点头道:“世子妃只怕也知道,我父亲病了,前年就躺在床上,很少下地。我母亲不放心那些小丫头伺候,便也在老王妃跟前辞了,跟着在家里照顾呢。”
谢千羽点头道:“我那里还有根不错的山参,明日叫人给老爷子送去。”
周嬷嬷笑道:“世子妃破费了,我父亲做了一辈子的长史,也积攒了不少家当,药材一类还是买得起的。只是有一样牛黄,家里寻了一年多了,寻不到真的。”说着,叹了口气,带着无奈。
谢千羽低头浅笑道:“周嬷嬷来找我说,倒是找对了。不瞒你说,这天下的杏林之人,我还都说得上话。”她有白玉蝉,又有赈灾的功德摆在那里,要一味真牛黄,只怕是一呼百应的。“只是,牛黄这一味药的确是可遇不可求,得花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