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好孩子。”
“我是女孩当不得官也出不了门,宗族想要发展还是要靠儿孙,族学就是重中之重,投入多少管的多严苛都不算错。
十年寒窗哪有那么容易出成绩,王家有今日其实是几代人的积累,不敢做错一点,生怕耽误族学,举全村之力供养学子,背后的付出也是血汗。我做得这点真是九牛一毛。”
“王家宗族是不是很团结,大家对族学投入这么多,就没有怨言么?”
周彬把眼睛看向周珲,有询问的意思。
“我在村里长大的,每年秋收都要跟着去地里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真的很辛苦。
读书是寒门子弟唯一能出人头地的机会,农家子能读书都不容易,大家都特别珍惜。
二么,王家村为了供养族学,每一个人都在付出努力,叔父给村里干了作坊,玟玟搞了很多花样,带着奶奶和婶子们姑娘们一起干活。
干完了还要去干家里的活,地里的活,一样都少不了,只让你在学堂里读书,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你还嫌弃?
我小时候下了课也要去作坊里干活的,赚两个零花钱买笔墨。
我还会做珠花,宫花我也会做十几种花样,我做得可好看了。一个月能赚一吊钱,笔墨钱就全有了。”
“哥,你还会做女人的东西。”
几个兄弟望着他,眼里多了些尊重和佩服,并没有嘲笑的意思,一个男人能如此弯腰,他一定吃了很多苦,才可以如此云淡风轻的调侃说笑,低调内敛,却又从容自信。
“会呀,我做得可好看了,这东西可磨性子了。其实我觉得读书真心不累,种地做宫花哪样都比读书累,没有对比就不懂珍惜。”
说到这脸色认真而诚恳的开口,“王家村有今日,是团结,是包容开明,有容人的海量。
例如我,当年我只是个乞丐而已,例如于庚大哥,也不姓王只是王家村的外姓人,但在王家村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放弃他,村民们把自己嘴里的粮食省出来也要供养学子,才有了今日。”
“你认为周家有哪些不足?”
安国公听后突然发问。
周珲踌躇了一下没开口。
“说吧,我很想知道。”
“其实我回来的时候仔细的了解过咱家几百年的历史,杰出的人物无论男丁还是女眷,都到您这一代算是一个分水岭。
而再往下,目前为止,亮眼的人才真不多,我这一辈的只有我一个人有功名,其他人连举人都不超过三个。
我记得曾爷爷那一辈,光是举人就有十个,当年也是出过探花郎的。”
他勇敢的望着安国公,指着二叔,“有能耐的举人就这一个,还有一个在族学支撑。
这样就罢了,包括亲眷岳家联姻都要以您以周家为首做生意换人脉资源。
咱家是改成生意人了么?王家也做生意,可王家出的人才却比周家多。
原因出在哪,团结,周家躺在功劳簿上太久了。大家都指着您,您都这么大岁数了,再上马去西北,还有几分活路?
西北边境为什么频频摩擦动静,因为您老了。”
周珲胆子太大了,周家少有人敢这么和安国公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