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翎为了不让世子夫人往她身上栽赃,特意便叫人出去打听。
果然,兴旺发的掌柜的还有一部分喝酒的客人都曾经看到过世子夫人的马车,当时还有人疑惑地发问,这个时辰了世子夫人往娘家赶,是不是广陵侯府出了什么事。
旁边盛长记的值夜伙计也看到了马车。
再加上这一路上往来的行人,至少有十来个证人可以证明,世子夫人昨夜是什么时辰经过安乐街的。
至于赵氏何时离开安宁伯府,只需要好好地盘问一下门子,答案便自然清楚明白。
假若世子夫人赵氏非要将安宁伯夫人的死往崔翎和五郎身上扯,崔翎自然也可以毫不容情地反击。
她有人证物证在手,只需要一句,大伯母若是没有做什么亏心事,又何必半夜三更地躲出去?
世子夫人便无从招架的。
崔翎让崔芙带话给世子夫人,倒也算不上是挑衅,而是一种最后的提醒。
为了五房暂时的安宁,她也并不想立刻挑起战争,就算这是笃胜的一趟,可窝里斗很累,也容易将战祸蔓延波及无辜,假若可以的话,她还是打算将这一场硝烟消散于无形。
那句话,只是一个警告。
世子夫人到底还是心虚,果然就不再和崔翎继续纠缠,后来安氏再去守灵,就没有再听到有人说五房和崔翎的闲话了。
安宁伯夫人的丧事,由于儿女们的不齐心和安宁伯的无视,办得只能勉强说还算体面,至少有了五郎几次垫付出来的银子,表面上的仪仗还是齐全了。
但明眼人却还是一眼看出了安宁伯府的拮据和窘迫。
除了银钱,还有人。
安宁伯府上下好几百口人,可整个葬仪,真正称得上能够办事的人,却只有长房的嫡长孙崔谨一人,其余人都好似来做客的亲戚,袖手旁观不说,有时还要添麻烦。
崔谨虽然能干,可到底还是头一次操办这样的大事。
他没有经验,想要去求教那些曾经经历过事的堂祖堂兄,但那些人却个个都装糊涂。
但若是他哪里做得不好时,那些一分帮助都不肯施的人,却个个都站出来指责了。
崔谨疲惫不堪,账房里却偏又兑不出银子来,就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何况他一个手头没有操持过大事的年轻人?
他去寻世子夫人要开库房,就算没有现银,先拿些古董出去当了救急也是好的。
可世子夫人却支支吾吾不肯松口,一味地咬着若是被人晓得诺大的安宁伯府给老夫人办个丧事都要出去当东西不好,就算是给回绝了。
崔谨气得不轻,可府里的状况他也是知道的,人口多进账少,账房那里一直都缺现银,早就已经寅年吃了卯年的粮。
从世子夫人这里抠不出半个子来,他只好先将妻子身边的私房先用了起来。
可安宁伯夫人的丧事是有规制的,很多用度并不是说减就能减的,就算府里早就已经气势微弱,可那些该花的钱,该摆的气派却一带你都不能少。
崔谨妻子的那点私房怎么够呢?
万般无奈之下,崔谨便只好又求到了五郎这里。
其实,五郎一直都是个十分大方的男人,袁家也有钱,不在乎花钱,所以他在朋友堆里向来不在乎钱财,十分大气。
可这一回在安宁伯府,他见着了五房所遭受到的不公,就很容易联想到他深爱的妻子未出阁时过的日子,心里难免会对这个地方有些怨气。
所以,崔谨求过来时,他并没有如他一直以来的性子那样随意地将银子给了。
虽然他对崔谨的人品还是满意的,也对崔谨这几日的遭遇抱以同情,但他才不会因为这一点恻隐之心,而慷慨解囊。
崔谨也晓得自己母亲对五房做的事太不厚道,也不好意思死皮赖脸地去求妹婿,想了半天,只好咬着牙说道,“九妹夫,这样吧,这银子你先借给我急用,我拿等值的东西来换。”
他信誓旦旦,“总之绝对不会让九妹夫吃亏的。”
半晌崔谨的小厮从库房里取了几副前朝的名画过来,他递给五郎说道,“九妹夫,你看,这是景朝轩帝的笔墨,轩帝才华横溢,文武皆能,这一笔丹青真是出神入化,当得传世佳作。”
他咳了一声,“这幅画原本是价值连城的,便是给两千金也不卖,但家里这样的情况,我也不瞒你。两千两银子,九妹夫先拿去,我将画抵在你这里!”
五郎刚想说话,忽听垂帘轻动。
崔翎从里屋出来,笑着对崔谨说道,“三千两银子,这幅画给我,是卖,不是抵,大堂哥若是同意,我这便叫人去取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