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镇长找她是为了秋收的这批粮食的事,这批粮食有了她拿出来的粮种,质量很不错,虽然还比不上她从村里带出来的那些,但也相差不多了。
“你没来之前,元家的商队已经在镇上其他人那里采买了一批粮食,开价三百六十文一斤。
秋收之后,粮价降了些,好粮普遍降了个三五十文,这价钱倒也还算公道。”
木渔抿了口茶,对此并没有很大反应。
最近桃源粮铺在镇上的售卖村里粮食的价格降了五十文,现在是四百文一斤,卖给元荡也一样是四百文,这价格确实公道。
“这次卖粮的人不多,卖的数目也不多,大家都饿怕了。
不过,若是来年年景好粮食收得多他们怕又会忘记这茬儿大肆卖粮了。
这事,你怎么看?”
木渔放下茶杯,道,“镇民卖些粮食换钱是他们的自由,我把粮种换给他们的时候就想到这一天了,这没什么的。”
给出去的粮种没有她在用的那么好,来年留种的品质又会差一截儿,粮食的一般的好和很好之间差距还是很多的。
粮商和有钱人都不是傻子。
老镇长松了一口气。
他其实没必要这么在意一个商人的看法,但问题是,这个商人带他们走出了绝望的境地,还有可能再拉他们一把,让他们少去很多无望煎熬的日子。
受人恩惠本就该心存感恩,有求于人更是要诸多注意。
“酒楼的生意很是不错,我听说你已经在镇上种菜养家禽了,还找了不少人去做工。”
木渔心道,那几十人也叫不少吗?
好吧,对现在的远山镇来说,好像确实是不少了。
她斟酌着老镇长的意思,正要说话,就听老镇长又说道,
“几十人虽然听起来不少,但相对镇上的几百人来说,还是太少,这个冬天难过的还有很多人。
我想着,你能不能给他们找些事做?就像之前粮铺做的那样?”
秋收完成后,粮铺分发下来的事情就很少了,总有人没有事情做,领不到粮食,这其中就有一部分家里没地或者地少的人,这些人要过冬是不容易的。
木渔一听有些愣,这和她想的可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
给这些人找些事做?
好说啊,她正有这个想法呢。
现在种粮食、种蔬菜、养家禽都在镇上能做,规模也都不小了,唯有酿酒还全靠村里,现在村里人还忙的过来,那以后呢?
等桃源酒楼的生意彻底放开,怕是不够的,而且运输也是个大问题,且不说桃源村那寥寥几头牛运力有限,酒也不是粮食,酒坛一不小心颠坏了也难搞。
不若直接在镇上开个酒坊酿酒,顺便再开个陶瓷作坊做酒坛。
这些都简单的很,前者还需要把酿酒的老翁请来,后者直接在当地找个懂行的人便行了。
其余的原料、人手、钱财都不缺,市场广大,前景大好……
她把这想法和老镇长简单一说,老镇长当即支持她,并且还表示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找他帮忙。
这说的是遇到那种作坊的主人逃荒去或者死绝了总之无论如何联系不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