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武和王雨亭走南闯北,经验老道,特别是阿武,和杂货铺子的掌柜谈起条件来,头头是道,三个人又有两匹马,也就一天,就在平江城周围再挑了一个镇子,一共两个镇子,铺好了细布收购网。
李小囡掂量着她那点儿本钱,不敢多铺,她只能买得起两架织机,正好一个镇子一个。
两个镇子都隔天逢集,阿武隔一天往两个镇上跑一趟。
这样的收购得持续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把收购细布这事儿在姑娘媳妇们中间传开,以及让大家形成有人收细布这个认知。
这个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李小囡决定先收一个月。
这一个月就是无所事事了,李小囡已经看完了李学栋能借回来的所有书,坐在小竹椅上,托着腮看着梅姐教王雨亭结绊纽,盘算着到哪儿再找些书看。
平江城里有两三家大书坊,书坊里好多新书,可是书太贵了,她买不起。
她原本想像从前那样,就坐在书坊里看,谁知道书坊的伙计根本不让她碰那些书,她说要先翻翻看看好不好看,伙计客气倒是客气极了,就是不让她看。
要借书,看来只有一个地方了。
李小囡叹了口气。
从过了年,她一趟也没去给那位姓牛的钱先生上过课,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她有好几天没见到那位世子了。
唉,这漫漫长长的天光,好无聊。
………………………………
和采莲巷隔了两条街的桥东巷口,一辆结实大方的桐木大车停下,跟车的婆子放好脚踏,打起帘子。
一个中年妇人提着裙子下了车。
妇人四十来岁,头发梳得纹丝不乱,插了根赤金花筒簪,松花绿裙子靛蓝长衣,显得极其清爽利落。
“到前面找个不碍事的地方等我,不要走远,要不了多大会儿。”妇人交待了句,拂了拂衣襟,进了桥东巷。
到了巷口第一家,妇人推开虚掩的院门,扬声叫道:“苗嬷嬷在吗?”
连喊了两声,院子里安静无声。
妇人掩了院门,径直往巷子里进去。
走过十七八户人家,妇人站在院墙青砖到顶、院门油漆鲜亮的院子前,再次扬声笑问:“苗嬷嬷在不在这里?”
“在在在。”
随着一迭连声的答应,一个比一般女子略高,身材壮硕的妇人急步出来,看到院门外的妇人,一声唉哟,顿时眉眼全是笑。
“是余家嫂子,怪不得一早上我就觉得有喜气,余家嫂子进来坐。”
几句话间,苗婆子已经到了院门口,热情的往里让余家嫂子。
“不用啦,就几句话,跟老姐姐说完就走了,家里一堆的事儿呢。”余家嫂子退了一步,下了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