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初霸(2 / 2)

那女子 九折肱 1105 字 2022-04-21

北燕,燕国崛起也是开发了辽东,如果燕国要想增强实力,开拓北方特别是辽东

魏国,战国时最先变法的国家,战国初期也作为头号霸主,可惜背靠强秦,盲目的发动与齐国的战争,给了秦国坐大的机会,等秦国缓过神,就歇菜了。

其他四战之地的国家,一开始很牛。春秋的郑国,比如郑庄公时期,但是四边国家起来,就完全疲于应付,逐渐沦为二三流小国。

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佐尧典礼。秦,嬴姓,伯翳之后也,伯翳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

回头再看郑桓公与太史的议论,就没什么玄妙之处了,齐秦晋楚吴越没有哪一个国家不是依凭优越的地理优势壮大发展起来的。当初周朝分封,将宗亲嫡系分封在周都的四周以拱卫王室,谁又能想到这些姬姓宗亲在未来受尽四边国家的蹂躏,苦不堪言,摇摆不定。

客观的说,郑国在春秋时期算是比较活跃的诸侯国。这主要表现在郑国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兼并,尤其是针对周边少数弱小的野蛮部族,另一方面郑国在春秋初期与周朝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郑国三代后逐渐的在诸侯中最先壮大,到郑庄公时,已是天下小霸。但是周朝的没落也是从周郑交恶开始的。

周朝厉王暴政,继而幽王昏庸,国内政治不稳定,外族虎视,郑桓公很明智的洞察到周朝的危机,决定迁都,避免祸乱,他接受了太史的建议,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太史公说虢等献十邑,实际上郑国依凭自己的国力对虢等进行压迫,竟国之。

郑桓公是周宣王的亲弟弟,周幽王的叔父,因为宗亲血缘关系密切,郑桓公主要在周都辅助行政,幽王时,发生动乱,引来了外族犬戎的入侵,桓公死国难,武公即位。

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

郑武公,谥号为“武”,他的整个执政时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参与了周朝平乱,起兵勤王,受到周平王的重视,与郑桓公一样在周都任职,把控周都大权。另一件大事,便是武公时期实现了他老子郑桓公对迁都后的扩张,不断对外征伐,彻底吞并东虢等周边小国,郑国于是乎崛起为实力大国。

周朝经过周幽王的动乱,实力削弱,更因为幽王后接班人的问题,出现过短暂的天下二主,一为周平王,一为周携王。“二王并立”。周平王即位九年间没有获得诸侯的正式承认,也就是说合法性不足,“邦君诸侯始不朝于周”,政治上不能形成一统,势必然造成周都权力分散,威望下滑,周从平王开始对诸侯的约束力骤减,所谓的“礼崩乐坏,征伐自诸侯出”,这个局面就是从平王东迁后逐渐形成的。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後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郑国自桓公始至于武公对周朝的巩固的确倍有力焉,但是加速周王朝进一步权柄时势,天下失控的始作俑者也是郑国,主角便是大名鼎鼎的被称为千古第一奸雄的郑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