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自庄公后,每况愈下,一面是边角四夷的相继崛起,一面是自己没有好的国主,前者尤为关键。
有人说夏姬在郑国有兄妹之嫌,但这似乎有抹黑的意思。郑国史料中找不到这一类的痕迹,相反下面故事中的齐国却是载毁满书。说夏姬如彼,极有可能是一种牵强附会。
继续。有人说郑庄公一世英豪,在他执政期间无论是内政外交,还是军事斗争,未有败绩,唯一的是自他死后郑国陷入几十年的动荡,说他没有处理好接班人的问题。这样说未免笼统,细细看来,郑庄公死后,其长子太子忽即位,即郑昭公,这是一个合法的国君,而且郑昭公看起来颇有点性格,至少在对外用兵上功绩不小,不应该是一个庸懦的继承者。所以将郑国自庄公后延续几十年的动乱归结于他的责任,并不妥当。
值得一提的有一个重要的大臣,祭足,史料上称为祭仲。祭足在郑国内的势力很大,曾经就是郑庄的股肱,郑庄在位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祭足都有参与,乃至郑庄死后到郑昭公、郑厉公等四位先后执政的四位国君,可以说都与祭足有关。如果一定要让郑庄公背锅的话,只能说成也祭足,败也祭足。
当年共叔段在武姜的支持下僭越礼制,逐步做大,有推翻郑寤生政权的野心,这种情况下,是祭足在郑庄公的身边,出谋划策,郑庄公克段于鄢,祭足功劳莫大,当然也深受郑庄的信任和依赖。后来周郑交恶,尤其是周桓王即位,周郑关系破裂,向周示威的主要领导与执行者也是祭足,打败了周桓王,去慰问周王的也是祭足。
郑庄公的儿子中属太子忽和公子突最贤能。北戎伐齐,齐使求救,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齐釐公欲妻之,忽谢曰:“我小国,非齐敌也。”时祭仲与俱,劝使取之,曰:“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谓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
关于太子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北戎侵犯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援,太子忽带兵帮齐国平定戎乱,齐国那边愿意与郑国联姻,但是太子忽流传下一个成语,所谓“齐大非偶”,太史公的说法是“我小国,非齐敌也”,意思是我们郑国小,齐国是老牌大国,我配不上齐国的公主。《左传》的说法类似,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太子忽辞婚,郑庄当时的想法觉得这个儿子很有志气,并没有批评他,倒是觉得有些男子气概,祭足反对辞婚,理由非常现实: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祭足建议太子忽接受齐国的婚约,明确指出将来你要即位做国君,齐国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外援。而且现在你兄弟好几个,尤其是公子突的母亲来自宋国,他日有变,结婚齐国百利而无一害。
太子忽为什么拒绝齐国的约婚呢?他说“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我接受我们国君的命令来援助齐国,现在借机娶个老婆回去,似乎有些因公谋私,说得很冠冕。要知道齐国多美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这句诗说,吃鱼干嘛非要吃名贵的鲂鱼呢,娶老婆也没必要必须找齐国的美女啊?侧面说明齐国多美女,实际上这里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齐国是老牌大国,要是娶一个齐国的女人,那可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啊。然而太子忽拒绝了。为什么呢?
太子忽先后拒绝了两次,第一次拒绝的是谁?大名鼎鼎的文姜,齐襄公的亲妹子。这对兄妹俩可是有故事的,看这首文姜的诗,写的真好:“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玆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复叮咛!”这是文姜写给哥哥诸儿的定情诗。文姜与诸儿的故事在国际上早已流传,相信太子忽应该会有所耳闻。齐僖公恨不得赶紧把这个女儿嫁出去,谁想到太子忽婉转推辞了,也是太没有面子。祭足看的很明确,他劝太子忽答应婚事,这可是一笔绝佳的送上门的政治资本啊,未来国家有事,齐国可是个靠山。太子忽性情刚烈,一口辞决,这也看得出太子忽缺乏一种政治家的气质,后来所以在政治动乱中失败,与他的性格不无关系。比较一下晋文公来看,当初秦穆公要扶持晋文公返国,先是将怀嬴赐婚给他,晋文公一开始不愿意,因为怀嬴是他侄子晋惠公的老婆,虽然晋惠公与秦国撕破脸,这层关系还在,晋文公觉得不妥,但是手下大臣劝他以大局为重,说你连人家的君位都要夺过来,一个女人算什么,秦穆公就是要趁机试探一下你,于是晋文公答应了。拿太子忽和晋文公这么一比,太子忽差晋文公不知道有多远呢。何况国与国之间的联姻本来就是政治的婚姻,太子忽的选择注定他不适合做一个政治家,距离他的老子郑庄差之甚远。
郑太子忽没有与齐国联姻,这是他自己的政治上的失策,要说郑庄公也要负一些责任,毕竟郑庄公可是在国际上纵横捭阖,他最应该知道与大国结盟的好处。不过话说回来,即便他看破了长子忽地性格缺陷,也很难废长立幼,他可是深受庄姜共叔段之苦。我以为郑庄公之所以表面赞赏太子忽有个性,实际上他有难言之隐,自己的儿子什么个性当爹的能不清楚?他只能各安天命,连西周这样鼎盛都衰弱到如彼地步,何况区区一个郑国呢,郑庄公应该是个通达的人。
公使娶邓女,生太子忽,故祭仲立之,是为昭公。
于是太子忽娶了邓国的女子。郑庄死后,太子忽合法的继承了君位,祭足立之。由此也可见祭足在郑国的政治势力有多强大。也正因为如此,祭足成了郑国郑庄后几十年动荡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