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生跟着阿爷的目光,好奇的盯着那书生,只见阿爷让其坐下,问道:“赵秀才,又见了。是坤儿的事吗,那你大可放心。
今日本院考究其学识,最多两年,即可下场一试,赵秀才有福。”
赵父听见宋师的大赞后,连连道谢,又道:“宋师,今日不谈小儿之事,请听小生细讲。
宋师委托小生抄写的书籍,已完成大半。今日小女手抹着墨水,连连印在纸上好些个印子。于是给了小生大的启发。”
宋师好奇的看过来,以他猜测,这大启发应该是印子,于是问道:“印子?何用。”
赵父道:“宋师,若是三字经,把其雕刻成版,然后印刷成书,宋师以为如何?”
“雕刻?印刷,好,好好。”宋师连连笑道,朝着门外大喊道:“派人去请木工毕工过来。”
赵父耐心的等候着,又见那十一二岁的孩童乖巧的坐着,于是问道:“这就是令孙小晏生吧。”
他站着正好能看到小晏生前方的晋字,好一翻赏识后,赞赏道:“想不到小小年纪,大字如此极具辉煌气势。与宋师之孙相比,小儿还是缺少些锻炼。”
宋师听到后却未开怀大笑,反而那张脸愈加沉闷着,若不是他知晓赵父的为人,此刻已经轰然大怒。
赵父留意着,彷徨的看向那孩童,只见其仍然呆愣的一双眼,咯噔着晃了下小脑袋。
赵父:啊,怎么会!
他细心的发现了,宋师在江城县极具盛名,未曾听见其孙之大名,若不是他小儿阿坤经常请教宋师,识得一儿,告知于他,也许他也不知还有这小儿。
“实在抱歉。”赵父立刻连着三鞠躬,“小生相信,宋师日后肯定有福,小晏生定会平安长大。”
宋师点了下头,并没有续谈孙儿之事,这会,大门也被敲定着,只听下人汇报道:“宋师,毕工已到。”
“进来。”宋师一喊,大门打开,毕工走了进来,拜会后,循着宋师的意下坐下了。
“这乃凤仙村赵秀才,这乃书院木工毕工。赵秀才因受其小女启发,有一猜想,毕工可听一下。”
然后他看向赵父,赵父当其把雕刻印刷之事道了出来,毕工听后思考着,连连点头,表示懂了。
“毕工,可否雕刻成版,印刷书籍?”宋师只关心这个,在毕工点头后,他哈哈大笑着,看着赵秀才又顺眼了些,“赵秀才,有才能者。不知,秀才今日之计,想如何分成。”
赵父斟酌了下,道:“此计乃利天下读书人,且工坊木工等少不了宋师操劳下,因此小生以为,刨除其各项费用后,分二成如何?”
宋师睁大双眼,嫣然一笑道:“二成,可。不过,三年二成,其后则无。”
宋师看赵父略微疑惑的神情,解惑道:“雕刻印刷,藏不藏得住三年,是一方面。此等利天下读书人之大事,因让利,归于国,成读书者之志气。”
赵父听后恍然大悟,有种大彻大悟的苗头,道:“小生狭隘了,该因如此,那就有劳宋师了。”
赵父认为即便三年,也够了。
宋师吩咐毕工,去做准备,尽快出一版来。毕工应下后,就退下去忙碌了。
毕工对此事十分慎重,也深知不能外露,于是经手一切都出自其手。
几日游,宋师还未收到书本,询问了几句,才深知问题,于是道:“毕工以为一人,雕刻到荒年?此事一人难成,需器具东山镇乃至江城木工,所以你出个几页后,证实可行即可。”
“诺。”
毕工于当日下午送来了十几页小册,宋师检查着,看着那僵硬刻板的字体,缺少些大气之风,于是道:“毕工,以本师大字为底,贴于板子上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