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快一月,已是入伏,太后每年例常的葛纱早已在端午赏了下去。初一、十五的大朝会后,天还是蒙蒙亮,太阳却已经升了起来,风里的热气不小了。
紫禁城的宫道上,散了早朝的王公大臣纷纷躲入了宫檐下,三五成群地走着,皆是在低低细语。
“最近你那奴才居然老实了?”九阿哥一脸惊讶,回头看向身后的十四阿哥,“我原还想着,你半路上心软,她仗着你宠她,还得更嚣张些才是。难不成你这奴才就是和别家不一样,非得这样教训才成?”
十四阿哥满脸是笑,“我没闲儿理她,随她折腾去。我倒不信她这样没眼力价儿,爷们都憋足劲要使力,她不知道坐在后头等着看结果?她娘家姓齐,她如今可是姓陈,她也得顾顾陈变之。”
与九阿哥并肩走着的八阿哥微微一笑,“她的眼力价全使在皇上身上了,没白在皇上面前侍候,不过到底是个妇人……”九阿哥点头笑道:“正是这话,一个妇人,就算有眼力价儿也就是哄哄爷们开心罢了。陈变之过了三十了罢?她再不生一个,再有眼力价儿也不顶用。”
十四阿哥叹了口气,皱眉道:“陈变之走了快半年,李明智虽是干练到底是民政上的官,河道上资历远不如陈变之,压不住河标兵。那边的事儿都让兵部拿住了。虽是有崔浩在,没有让太子的人控住了通惠河这条进京要道,但我总觉着齐世武那些人不会罢休。难怪皇上当初不想让陈变之走。”
“这时节就能看出皇上的精明了。北河总督管的地界不小,只要北河总督卡住了京城东、南、西、北四面河道,城外的各汛、标、营一个也别想从水路进京。若是走旱路,远不如坐船能隐人耳目,只怕离着京城还远,就让人察觉了。”八阿哥站在宫门边,看着李全儿等贴身太监牵过马来,慢慢道:“皇上让陈变之又做河道又做民政,历练了十来年,以他现在的精明厉害,只要有他在,皇上就只需盯着京城里的动静,外头的事半点不用操心。”
十阿哥翻身上马,咋舌道:“这可是个大差事儿,陈变之那愣头青,这事儿若是办好了,他正三品的品级还得向上跳。”
八阿哥回头看向紫禁城,太阳已是升到了天中,太和殿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光芒,似是把太阳的光辉也要压下去了一般。
八阿哥似笑非笑,“这时节,又不得不佩服皇上的度量,这样不知忠君的臣子,再会治河治民又有什么用?陈变之虽不会被别人笼络去,他眼里却只有河道,也没有主子……果然俗话说得对,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样说来,陈变之若是从黄河源回来了,便是立了功,这官品儿也不见得能保住了……”
“得了,他能从那险地回来就是他祖上积德。”十四阿哥摇头道:“十年前探源,去了六个皇阿玛宠信的御前侍卫,四个死在路上,只回来了两个。我就不明白了,他一个三品大员,犯得着亲自去么……”
“……西洋测量法,除了那些西洋教士,又有谁及得上他?所以才说,他就是个只知道治河的愣头青……”
腾然间,马蹄声急起“八百里加急边报——”
群臣们都停下脚步,看着满身风尘旗官从筋疲力尽的马匹上翻滚而下,被太监扶持着向兵部而去,纷纷议论,“是甘陕那边的边报——”
阿哥们互相看了看,也停止了说话,一面差人去打探消息 ,一面在宫门口等待着。不多会儿,便见得兵部轮值的司官寻了兵部尚书齐世武,呈了边报。齐世武匆匆看了,转头便向上书房走去。
过不得半刻钟,远远来了一个首领太监,他一边扶着帽子,一边跑着,“各位爷!”
“是皇上身边的魏珠。”十四阿哥皱了皱眉头,“怕是西北军务上的事儿。”魏珠满头大汗,显是从宫里一路追了出来,“皇上有旨,急召各位爷议事。”
十阿哥翻身下马,八阿哥与九阿哥对视了一眼,一起随魏珠向宫内走去,九阿哥问道:“魏公公,可知皇上为着什么事急召我们?”
魏珠小声道:“方才收到甘陕总督急报,准噶尔部袭扰藏境,正遇上皇上差去探源制图的一行人。钦天监、理藩院的几位大人受了重伤,讷定苏大人失踪——”说话间,看了十四阿哥一眼,“何图华何大人,还有陈大人——怕是——怕是殉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