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淑妃——现在应该改叫她杨皇后——的册封大典。
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两年了。两年间,皇后逝世的哀痛已经慢慢淡化,就连太子,也已经从最初的萎靡不振中走了出来。
太子本来就是一个十分恋旧,依赖性很强的人,何况这回死的还是他的母亲!起初的那一年里,他几乎不会笑了。每天默默地去书房,默默地吃饭睡觉,连我跟他说话,他都总像听不见一样。
不只他,东宫,乃至整座皇宫,那一年都特别的冷清,再也没有丝弦管乐,没有了歌舞升平。
直到皇后逝世之后,人们才看出,原来皇上对皇后的感情是很深挚的。
起初的一个月,皇上和太子一起陪住在皇后的停灵殿,两个人在那里住满了整整一个月,其间太子没有回过东宫,皇上也没有召幸过任何嫔妃——即使后宫有上万的女人每天都在望眼欲穿地等着他的临幸。我则每天白天在那里陪灵,晚上回到东宫就寝。
杨淑妃据说因为恶露未尽,不能进灵堂,所以,一直没在灵堂出现。
杨淑妃是真的恶露未尽?抑或,她只是以此为借口来逃避吊唁?我不得而知。
其实,在最初的疯狂过后,慢慢冷静下来,再经过一番明查暗访,和仔细地梳理推导,是可以查出小皇子之死的真凶的。或许杨淑妃对此早已了然,只是斯人已逝,就算她查到了又如何?
人生一死百罪销。
明白了这一点,对杨淑妃来说是一件很痛苦也很无奈的事情吧。
任何人杀了她的儿子她都可以想办法将对方置于死地,但唯独皇后,她除了痛恨之外,竟无技可施。甚至连恨,都恨得不那么坦然。毕竟,她的一切,都来自于皇后。既然她的一切都是这位皇后堂姐赐予的,她为什么不能再收回?
皇后在世的最后一年身体状况如何,杨淑妃心里应该是有数的。可她呢,可有真心问候过?可有耐心照顾过?她只会利用皇后病体恹恹,不能侍奉皇上的机会,多多地邀宠。然后怀孕,生子,得意,炫耀,并在小皇子的满月酒上,公然僭越礼数。她也是出生于公侯世家的小姐,又不像谢玖那样没有家教,不可能不懂得这些礼数。她几乎是在宫里长大的,对宫里的规矩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她犯,只能是明知故犯。
皇后的突然逝世,使杨淑妃儿子的死从宫里的头号大事变成了不怎么重要的事件,宫里的所有人力物力一下子全都投入到了皇后的大丧之中。皇后之死,乃是国丧,一个刚满月的小皇子的夭折是无法比拟的。
也是奇怪,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晚上听到过杨淑妃的嚎哭。好像皇后一死,在禁乐的同时,也让她禁声了一样。
皇后的下葬礼她倒是出席了,似乎也红了眼圈。皇上和太子起初每月去陵墓拜祭的时候,她也跟去了。但我不认为她是为祭拜而去的。
对于她来说,这是多好的接近皇上的机会哦。在皇上最落寞最难过的时候,身边又没有其他女人,只有她这个“堂妹”随行。
就像当年皇后让她住在清辉殿一样,她再次近水楼台先得月,成功地把皇上从丧妻的悲恸中“拯救”了出来,带着一点点爱屋及乌的心理,投入到了她的怀抱。
于是,在皇后去世后,后宫最受宠的女人变成了杨淑妃,胡贵嫔又靠边站了。
两年后的今天,杨淑妃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皇上的这一举动,既遵守了对亡妻的诺言,又遵循了自己的心意。所以,他心里肯定是很满意的。
看着新封的小杨皇后和皇上并肩站在凌云台上接受百官朝贺,看他们一身大礼服一脸喜庆的笑容,就像这宫里不曾有过另一个皇后。
我不禁为早逝的皇后感伤起来,再悄悄看了看太子,他的眼里隐隐有泪光闪动。
今天这样的场合,心里最不是滋味的,应该就是他了。他的母后死了,现在别人取代了他母后的位置,享受着原本属于他母后的一切尊荣。
那些拼命挤到前面去敬酒,拼命巴结讨好新皇后的人,跟当年巴结讨好他母后的是同一批人。
物是人非事事休。
看到父皇的笑脸,新皇后的得意,他肯定觉得很刺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