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笑了:“既然太傅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就先让他们担任着吧。禁军首领的位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换人的。朕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让楚王和汝南王把兵马带到京都附近驻扎的。有宗室王的兵马在城郊呆着,对禁军可以起到威慑作用,让他们即使对太傅心存怨望,亦不敢轻举妄动。不然,一旦禁军哗变,临时去哪里调遣勤王之师呢?”
杨骏听到这里,脸上的惊讶之色越发明显了。
可以说,此前,他一直是轻视皇上的,认为皇上只是虚有其名。一切该皇上操劳的,他都代劳了,他才是实际的皇上,皇上只是他的傀儡。
现在,见皇上不仅连和他禁军首领交恶的事都了如指掌,还考虑得这么周全,让禁军、汝南王和楚王的军队,城内城外形成犄角之势,以便互相牵制。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互相支援。
平生第一次,他看皇上的眼睛里有了钦佩。
杨济坐在一边没有吭声,他的脸上依然愁云密布。
我猜,如果刚刚杨骏不追来的话,杨济大概会一直缠着皇上,直到皇上答应他辞官的为止。他的这一举动,多半是背着杨骏的。说不定还是兄弟俩在家里吵架后,他在绝望之余,才决定避祸远害,独善其身。
现在既然杨骏追过来了,虽然什么也没说,只是向皇上问了一下诸侯王兵马的事。但从他们兄弟俩的眼神交流中,我还是看出来了,杨骏绝对是来追回杨济的。
对于杨骏来说,现在正是危难之时,多事之秋。楚王和汝南王的兵马在城外虎视眈眈,禁军首领又已经从他背后的支持者,变成了他的对手。
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他肯定觉得特别孤立,心里也特别恐惧吧。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支持和拥护。而杨济在杨氏三兄弟中,又是头脑最清醒、最有主见的一个。
杨骏肯定也清楚,杨济讲的很多都是对的。但他太痴迷于权力带来的快感,同时又存着侥幸心理,认为汉朝的王莽,窦家和霍家,还有许多其他历朝历代曾经把持朝政的外戚门,虽然最后都没落到什么好下场,但何以见得他也会一定会如此呢?别人做不到的,也许他杨骏就做得到。
又坐着说了几句闲话后,杨骏起身说:“时候也不早了,皇上和娘娘也该歇息了,老臣兄弟俩就告辞吧。”
果然他是追着杨济而的。所以他走的时候,也要把杨济拉上,生怕他留下来,再一哀求,万一皇上准了怎么办?
杨家兄弟走后,我和皇上回到内室,我欣喜地看着皇上说:“皇上今天好神气哦,特别有一国之君的气度和威严,连杨骏那样的老狐狸,都被皇上说得心服口服。”
皇上揽着我一起走进他的龙椅中,揉着眼睛说:“其实我只是困了,想快点打发他们走,心里一急,脑子就转得比平时快了。”
又叹了一口气道:“今天也幸亏杨骏来了,要不然,朕还真不知道拿杨济怎么办呢。准了他吧,杨骏会有意见,以为我借机撵走他的人;不准吧,他又缠个没完。看一个长辈跪在地上哭哭啼啼地哀求,真的好别扭,我刚刚差点就答应他了。南风你说,该想个什么办法,让杨济不要老是缠着我辞官呢。”
我笑道:“你同意他辞官了,他就不会缠了。”
皇上说:“可是杨骏肯定对不会让他走啊,杨济走了,杨骏等于失去了左臂右膀。他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怎么会让杨济走。”
我转过头问皇上:“皇上对于杨家,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什么具体的打算?”
“比如,准备把杨骏如何?又准备把杨济如何?杨骏对于楚王和汝南王的兵马来京,始终是心存芥蒂的,因为,他再强横,也只是一介文官,手里没有军权。他之所以恋恋不舍权位,即使怨声载道也不下台,唯一依恃的,就是他是皇上的舅舅,皇上怎么样都不会用军队去对付他。所以他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可是杨济没他那么乐观,杨济的恐惧也比他真实得多。杨济苦劝杨骏不成,就像远远地避开,想至少保住自己的命,保住杨家的一支血脉。杨骏不查,只想拉着他一起。”
皇上说:“杨济想得太多了,我让楚王他们的兵马来,其实只是想给杨骏一点压力,不让他过于独裁,我并没有想用兵马去对付他。毕竟,那是母后的娘家,朕的外家。“
“皇上是想逼杨骏自己辞官,主动下位吗?”
皇上摇了摇头说:“没有,我没想让他辞官,只要他不揽权,肯跟齐王和汝南王共同辅政,我就不会怎样了。”
我叹息道:“皇上心念外家,一片仁慈,但愿杨骏能领会到皇上的这一番苦心就好。”
同时,有一句话我放在心里没讲:皇上不想对付杨家,那些宗室王可都在磨刀霍霍。杨家的这场劫难,只怕连皇上也阻止不了了。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