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禁军统领刘豫,皇宫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我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其实我也知道,让刘豫带兵去捕杀杨家人他是不会干的。我也没打算让他带禁军去围剿杨府。我只要他到时候别站到杨家一边对抗朝廷就行了。
因为,经过一番审慎的思考后,我觉得对付杨家,最好还是不要动用皇宫禁军。
这是基于一个考量:皇上的心情,皇上的声誉。
说到底,杨家是皇上的外家,杨骏是他的舅舅。如果出动禁军灭了杨家,世人会说,皇上不念亲恩,杀了自己母后的娘家人。
虽说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杨骏以外戚干政,专横跋扈,也的确不得人心。但以甥杀舅,多少有些忌讳的。
皇上又是那种很仁善很重情的人,我不想让他心里总存着愧疚,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先皇太后。
如果是出动宗室王的军队,那性质就变了,变成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情。司马皇家子孙捍卫自家的江山,免使皇权落入外姓之手。这个理由再正当不过了。
为了江山社稷,抛弃个人私念,大义灭亲,是人人称赞的行为。
唉,同一件事,换一个角度看,就变成了正邪两分,这就是我们政治文化。
我们天朝大国的人就是这么聪明,脑子里弯弯道道特别多,权变无极限。那些蛮子们傻乎乎直愣愣的,怎么跟我们比?再进化一千年再说吧。
我们聪明人,既然决定出兵,就肯定要知己知彼。
我派人认真调查了一下,杨府号称家丁过千,其实是包括了他家所有下人的。这些人中有一半分布在他家的各处钱庄、农庄中。家里剩下的一半,再除出老的小的,真能拿起家伙迎战的,满打满算也就三、四百人了。
换言之,只要刘豫不临阵倒戈,帮着杨家对抗朝廷,要一举灭掉杨家是不难的。
那样的话,从汝南王在金镛城囤积的几千兵马中,择精兵良将七、八百人,应该就差不多了。
毕竟,我们不是去打仗,我们是拿着皇上的圣旨去搜捕罪臣的,代表的是朝廷,是官府。杨家人作为朝廷钦犯,只应俯首就擒。一旦有反抗行为,就是抗旨不尊,可以不待审判就地取决。
所以他家的家丁,必须有非常的忠心非常的勇气才敢反抗。而这样的人,往往只是家丁中的极少数。大部分的,能逃则逃,不能的,只好筛糠一样跪地求饶。
朝廷出动军队搜捕大臣,只是做最坏的打算,以防万一之举。一般情况下,是用不上的。君不见那戏台上,被皇帝降罪的官员,全家人一听到圣旨就慌忙跪下。别说反抗了,连句怨言都不敢有一句,还要说“谢皇上隆恩”呢。
当然,以杨骏的跋扈嚣张,肯定是不可能这么乖的。我们要防,也就是防着杨骏狗急跳墙,负隅顽抗。
而杨济,多半只会伏地哭泣。
对于杨济,我是心存怜悯的,但也没打算放过他。不可能杀一批杨家人又放走一批。
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杨济,我只能对不起他了。虽然我也不愿意这样,但谁叫他是杨家人呢。
思虑已后,便派人去跟跟汝南王联络。
汝南王的反应在我的意料之内:非常非常的乐意,简直欢呼雀跃。
这些诸侯王,铲除杨家之心比我更烈。他们是司马家子孙,眼看着自家的江山让一个外人作主,皇权名存实亡,早就咬碎了牙齿。对胆敢架空皇上、觊觎司马家江山的异己分子,自然是巴不得趁早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