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而今有名无实,肃方帝还留着她,任她住在景泰宫里,那是因为还不到动李家的时候。
但凡有一日时机到了,肃方帝只怕会将李家连根拔除。到那时,同李家有干系的,就难免会被牵连。
谢姝宁看着屋子里摆着的孔雀蓝绿釉花觚,醉翁椅旁矮几上搁着的成套官窑粉彩茶具,不由敛了笑意。
三房本没有多少银钱,又早在三老太太在时,偷偷搬了不知几何送至娘家,所以谢家三房看着还算光鲜,可内里早就被虫蛀得空了,一片腐朽。谢元茂早前在翰林院,那也是个没什么油水的地方,他四处上下打点,还要从家里支银子。
每年田庄、铺子上的产出收成尽数加起来,也不过就是堪堪持平。
而今屋子里的陈设,众人平日里的吃穿用度,没有大把的银子,根本撑不住。
这笔银子从何处来?
自然是从宋家来!
宋氏不是吝啬银钱的人,她手边也的确有大笔的银钱,每年宋延昭还会源源不断地给她送东西。所以谢家三房如今,分明是宋氏在养着。
他们又都是用惯了好东西的人,一时半会若换了简朴的,反倒怕是不能适应。宋氏也就从没在这些事上收敛些。
也因此,谢元茂在宋氏跟前,近些日子是愈发没有底气。
好好的一户人家,哪有用女子嫁妆的道理,就算宋氏腰缠万贯,那也是宋氏的钱,不是谢家的。
谢元茂用了宋氏的,就没有脸面继续做什么高姿态。这事说出去,谁不轻看他,要对谢家指指点点?
但他心底里,似乎仍没有想明白想透彻。
谢姝宁低头呷了一口茶,捧着粉彩的茶盅悠悠道:“父亲莫忘了,鹿大夫可没有卖身于谢家,他跟月白都是自由身。他愿意留在京里,是看在宋家的情面上,可不是看在谢家的面上。”
她这话说得直白,谢元茂也听得通透。
他的面色霎时便变得铁青。
十几岁的姑娘家,便敢这般同他说话,可是未将他当做父亲?
谢元茂恼火,想要训她几句,可谢姝宁说的字字属实,他一时想不出由头来,怒火愈旺,索性将手中书册往边上矮几上一丢,拂袖而出。
宋氏蹙眉,唤了他两声“六爷”,没能留住人,遂扭头来看谢姝宁,无奈地道:“你也真是,愈发的没大没小了。”
她身为女儿,就算谢元茂千错万错,也不好直截了当地同他置气,可谢姝宁就是忍不得。
“父亲明年便该重回朝堂,这种时候,他乱了手脚可不是好事。”谢姝宁也不掩饰自己的担忧,“父亲方才那话的意思,可不就是想讨好李家人?但李家如今看着风光,将来会如何却是谁也说不好。”
皇后的事,她不好明说,就只能这样胡乱寻了话加以解释。
宋氏听了连连叹息,道:“留在京里,总是难免这些事。”
“到时候再说吧。”谢姝宁喝尽了杯中茶水,轻咳了两声,终于有些犯起困来,掩面打个哈欠,“三堂姐那边若再来人提那事,娘亲便让人来寻我。”
宋氏见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嗔道:“瞧你这模样,眼皮都快掀不开了,还不快些回去歇着。”
谢姝宁苦笑,摇摇晃晃站起身来,准备回潇湘馆补眠去。
时已近黄昏,她一觉睡醒,便已是深夜。
屋子里点了一盏灯,小小的一团烛火静静燃着。
谢姝宁忽然间有些恍惚,仿佛自己还在幼年时分,夜里自梦魇中挣扎醒来,掉着泪珠要去寻母亲同眠。她掐了自己一把,方才回过神来。玉紫似在同柳黄说话,外间有窸窸窣窣的轻微响动。
她哑着嗓子唤了声。
玉紫便匆匆撩开竹帘进来,旋即冲外头喊了一声,柳黄便出了门,不多时就端着粥碗回来。
宋氏让人在厨房一直温着粥,文火熬至此刻,已是极尽软糯香稠。
谢姝宁也当真是饿了,连着吃了两碗才搁了筷子。
她才睡了许久,这会并不困,等玉紫柳黄收拾了东西下去,她便铺开笔纸画图。
平郊的地图,她曾在本图志上瞧见过,仍记得清楚。
记忆清晰,她落笔时也就细致无误,描绘了大半张地图,她换了支狼毫,蘸了点朱砂,开始时不时在某个地方画个圈。